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组团帮扶让泸定有稳稳的医靠
医疗专家对口支援,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陈丽娜整理

     “我们在距离成都250多公里的小县城,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跟成都市民同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了!”正在甘孜州泸定县就医的卓玛央金激动地说。自“组团式”帮扶以来,泸定当地的医疗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2022年5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专家抵达泸定县人民医院,梳理出泸定县人民医院存在的诸多短板。“泸定县人民医院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的现状,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帮扶队长黄君华立即向原单位汇报问题,带领团队建机制、打基础、设专科,仅一年多时间,泸定县人民医院便焕发出勃勃生机。

    “点菜式”服务

       让帮扶成效更明显

       黄君华来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任职泸定县人民医院院长,在全面梳理泸定县人民医院现存问题后,她带领团队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实施“点菜式”帮扶。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先后选派12名专家配合“组团式”帮扶工作,帮助泸定县人民医院新组建了骨科专家门诊和肛肠科、儿科等专业科室,6名帮扶队员的“徒弟”都能独立开展相应专业的部分三、四级手术,其中肛肠科已开展的100多台手术,均由当地医生完成。“以前我们要去成都等地医院就诊,路途远,花销大,现在方便多了。”一名患者康复后,对帮扶专家的帮助赞不绝口。

       今年7月5日,一位36岁的孕妇住进了泸定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她有过3次剖宫产史,还是双胎,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明显增加。我们经过会诊评估,考虑胎儿肺已成熟,建议进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帮扶专家罗莉迅速诊断病情,组织产科、麻醉科、新生儿室等多科室医护人员齐聚手术室,为这位女士行第四次剖宫产手术。凭借娴熟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母子三人平安。

       今年9月4日上午,泸定县某工地的一条钢缆断裂,一名工人不幸被钢缆打中,右上臂发生离断伤。在患者送至ICU时,已经出现了休克,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专家钟航及重症专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组织救治,争分夺秒建立多条静脉通道,进行止血、抗休克治疗、断肢保护等,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断肢再植治疗机会。

       发挥管理特长

       抗震救灾显成效

       2022年9月5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曾参与过“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的黄君华立即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结合岗位特性和专业特长,成立一线救治团队和医院救治组、数据统计组、疫情防控组、物资储备组、转运专家组5个工作专班,组建33支救援医疗卫生应急队伍,设立7个临时医疗点,构建起分工明确、多组联动的科学高效救治体系。

       根据收治伤员情况,救援团队实行“分区分诊、轻重分级”管理救治流程,统筹调配救援力量、救护车辆,有序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救治、转运、心理疏导等工作,黄君华带领专家团队向15名泸定县医院医生耐心讲授伤员病情复杂性、伤情多样性,“手把手”传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成功救治伤员147人、转运44人、心理疏导65人,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一站式”服务中心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今年9月4日,一位70多岁的大爷,拄着拐杖拎着核桃,步履蹒跚地来到泸定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感谢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姑娘们。

       一年来,“组团式”帮扶团队梳理泸定县人民医院服务流程缺陷,进行“优质服务能力”培训、患者满意度测评和患者投诉分析追责,一站式服务中心就是该院推出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举措。除此之外,该院还深入社区开展医疗上门服务,加强优质服务宣传和医患沟通,开展“微笑服务”考评,患者满意度测评较上年提升了30 ,患者投诉量下降50 。

       今年1~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泸定县本地患者就医人次增长27.9 ,门诊量增长48 ,手术台次增长28.7 ,其中,三、四级手术量增长139 。通过“组团式”帮扶,泸定县人民医院正努力建成创新型医院、智慧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