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0年04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30多天日夜守护,四川最小胎龄早产儿出院
患儿体重从550g增加到3840g
本报记者 陈施妤

4月3日上午,全国救治成功的第二小胎龄、四川省最小胎龄超早产儿“恩恩”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院。该院新生儿科组建多个专业管理小组细心协力合作,经过130多天的日夜奋战,恩恩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当天,新生儿科为恩恩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欢送会。

 

连夜转运550g新生宝宝
24小时守护救治

 

2019年11月17日深夜,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到下级医院紧急求助电话,一名胎龄22周6天,550重的新生宝宝需要紧急转运至上级医院抢救。


    该院新生儿科立即远程指导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生命支持,同时紧急派出由高年资医生、护士及专业呼吸治疗师组成的转运团队,连夜赶赴当地医院,在全程监护、生命支持、集束化管理下,在患儿出生8小时后便将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唐军的带领下,成立了多个专业管理小组,包括诊疗小组、母乳喂养小组、呼吸治疗小组、营养管理小组、发育支持护理小组、采血/输血精细化管理小组等进行救治,24小时日夜守护,疫情防控期间也未受丝毫影响。

 

专家团队全力出击
突破一个个“生命关卡”

 

诊疗小组由新生儿学术带头人母得志教授带队的专家治疗团队组成,精心制定患儿的诊疗计划,根据宝宝的病情变化,随时动态调整诊疗方案,全力救治。


    母乳喂养小组坚持母乳喂养原则,远程指导母亲泌乳方法及技巧,通过指导,初乳在10多小时后成功采集并送达科室,母亲泌乳量完全满足患儿的摄入需求。


    呼吸治疗小组由新生儿专业呼吸治疗师团队组成,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2天后拔除气管导管,继续无创辅助通气42天,无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住院120天成功脱离氧气,无重度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生。


    营养管理小组通过留置脐动脉/脐静脉导管13天,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36天,静脉营养49天,在患儿住院50天时达到全肠道营养,并经过口腔运动训练后,患儿在出生后95天自行完全饮奶。


    发育支持护理小组为患儿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儿治疗安排制定操作集中时间,避免对患儿的过度刺激,采取疼痛管理、集束化防颅内出血措施、自制适合该患儿的个体化水枕水床等,患儿无早产儿常见的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


    采血/输血精细化管理小组设计了个性化采血输血表格,将每一次采血量精确到0.1ml,住院136天患儿因必要医疗检查采血量仅为20ml,小剂量输血仅3次。


    宝宝来之不易,家属感恩华西,给孩子取名“恩恩”,恩恩在经历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等一系列难关后,经过130多个日夜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在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和家长的信任配合下,度过一个又一个“生命关卡”,体重从550g增加到3840g,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出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