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0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是疾控人也是普通人
成都市卫计宣教中心 范月秋

医疗是处理存量,而疾控则是控制增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疾控人从幕后的硝烟中走来,让公众重新认识了他们。但他们没觉得自己多么伟大高尚,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兴趣爱好,也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


近日,笔者走进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走近这群普通又不普通的人的生活。

 

杜慧兰 爱跳广场舞的疾控专家

 

今年3月份就要退休的杜慧兰是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学校卫生科的一位主任医师。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她和年轻人一起,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除了要保障成都市1600多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外,杜慧兰还参与到流行病学调查组的工作中。


“好久没跳广场舞了哦,平时就这点锻炼了。”杜慧兰笑称自己跳坝坝舞的体能,在这次抗疫期间派上了大用场。


参加工作40年,作为一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方面的专家,杜慧兰可谓“久经沙场”。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杜慧兰主要负责保障居民的供水安全,“那个时候,我们就常跑水厂进行监督监测,无时无刻不想着水质的安全,指标合不合格,某些指标波动会对居民产生什么影响,还要去酒店、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措施落实的督查指导……”而这一次针对肺炎疫情中的流调工作,对于杜慧兰这样的老专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疾控中心之前针对年轻人进行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培训,都觉得我要退休了,就没喊我,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人手不足,这个时候我肯定要上。”杜慧兰说,1月22日她赶到办公室开始自学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及相关技术手册,第二天就被派到了流调组成为应急小组队长。


“大家面对未知的情况,多少都是没底的,这个时候我如果慌慌张张,那怎么给年轻人做榜样。”杜慧兰进入流调组工作20多天,拿出了她专家级别的沉着与冷静。


一天,杜慧兰和工作人员们赶到一个小区的患者家中进行流调,丈夫从武汉回来确诊了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妻子20多岁,刚坐完月子,娃娃才50天,“我发现她不知所措,表现得很焦虑,我就细致地教她怎么居家防护,那一趟在他们家停留了半个多小时。”在小区里,有业主看见杜慧兰一行穿着防护服,也非常紧张害怕,杜慧兰见状就告诉他们不要慌张,做好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行。“公众面对疫情,有焦虑恐慌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专业的知识来安抚他们的情绪。”


针对此次疫情,杜慧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加强区域化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以此提高效率和质检水平;加强疾控的多学科交流,要与医院的临床建立紧密的联系,“在发现疫情苗头后,及时处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个过程绝不能‘慢半拍’,就像跳广场舞一样,一定要踩对点。”

 

杨晓松 爱摆龙门阵的主任技师

 

53岁的杨晓松是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主任技师,他属于最善言谈的那一类技术人员。“杨科长闲暇时爱和我们摆龙门阵。”生性羞涩的理化科主管技师薛勇这样评价杨晓松。杨晓松对科室人员的工作情况、家庭情况都如数家珍,就连科室博士生、硕士生的导师们是谁,他都能脱口而出。


“1990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成都多地暴发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我没吹嘘哦,就是在这一次的传染病防控过程中,我真实体会到了我干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谈及自己多年来与病原微生物、自然灾害“斗智斗勇”的经历,杨晓松一脸的骄傲,语言中充满着“章回体小说”的结构。


“在华西读书时,老师就说公共卫生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杨晓松戏称他们的工作为“管得宽”,简单来说,理化检验科要开展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安全等卫生理化检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理化检验科除了要开展繁重的监测检验任务外,还要派出工作人员进入流调组、信息组,另外抽调3人承担24小时新冠防控电话咨询的任务。“我值班时晚上睡行军床,这样方便与应急指挥中心联系,从没睡踏实过,这也治好了我打呼噜的毛病咧。”杨晓松吃住都在办公室,他说自己这次就像是在“战壕”里和病毒打信息战。


杨晓松有两部手机整齐地摆在办公桌上,其中一部手机壳被磨去了棱角,屏幕也剐花了,“这是我女儿淘汰给我的手机,虽然外表陈旧,但是内存大运行速度很快,我就用这部手机和他们加微信。”原来,杨晓松在接听咨询电话时,为了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他主动加了很多咨询群众的微信,以获取更多的疫情防控“情报”。


2月3日凌晨,杨晓松接到了一个来自重庆的电话,“那个女士找我咨询重庆市潼南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我就有些警觉,就说加她一个微信,请她把她看到的潼南县公布的情况给我截图发过来。”杨晓松通过这位女士的微信截图,敏锐地捕捉到了各种信息。他怀疑有5名可疑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已进入成都,便立刻报告疫情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后续追踪,这5人确为密切接触者,他们被及时找到并进行了隔离,避免了疫情的扩散。“他们都笑我加了好多个陌生人的微信哦,这下有龙门阵摆了。”

 

文君 爱打太极的支部书记

 

打太极是文君唯一的爱好。“太极拳看似动作缓慢,但实则是以柔克刚,如行云流水般运筹帷幄。”作为支部书记、科副主任的文君表面文静隽秀,平时喜欢安安静静做事,但关键时刻绝不含糊。文君回忆起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在抗震救灾的现场,承担着饮用水检测的任务。“有一天我在彭州的山区采集水样,突然余震了,我吓坏了,手里的玻璃瓶差点掉了,我跨上装满水样的军用包就跑。”那一次,文君不再“慢性子”,为了保护样品,她变得像闪电一般。


而这一次疫情防控期间,文君除了要冒着时刻被感染的风险奔赴流调组第一线,还要24小时接听群众咨询电话。“有一天凌晨,我总共接了48个电话。”


喜欢安安静静做事,不喜欢有过多言语的文君怎么能胜任热线接听的工作呢?“杜慧兰老师要退休了都在流调组,还在不断地学习,我有什么理由退缩!”文君说,在那天接听的48个电话中,和一个女孩的交谈,让她记忆深刻。“大概是凌晨3点多吧,这个女孩打电话过来,啥都没说就开始哭,很大声的那种,我当时就懵了,根本不知道咋办。”文君披了一件衣服在身上,她决定和女孩“秉烛夜谈”。“她哭了一会儿了,我才问她怎么了,结果她告诉我她一个人住在成都,周围有人被隔离了,她很害怕,而且她在咳嗽,就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文君耐心地和对方交流,在问清楚了具体状况后,文君断定女孩只是因为孤独、害怕、紧张才怀疑自己被感染。文君动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给该女孩科普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并和她聊天,疏导她焦虑的情绪,“我感觉就是用语言去为她做‘心理按摩’,给与她关怀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