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3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涪城区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门服务暖人心 心理疏导显成效

       本报讯 近日,绵阳市涪城区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罗瑾萱接到了沈女士(化名)的求助电话,罗瑾萱立即协调中心心理咨询师王华富。经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商后组成了联合随访小组,到沈女士家中进行了一次联合随访与心理疏导工作。

       联合随访小组来到沈女士家时,沈女士开心地拉着罗瑾萱的手说:“非常欢迎你们来我家中,我太高兴了!”接着她情绪激动地介绍道:“我想独立,现在在创业中。我想独自照顾家庭和孩子,但是我的妈妈总是干预我的生活,觉得我病情加重,要将我送到三医院进行治疗。”王华富笑着说:“小沈,我们先不着急,坐下来。深呼吸,我们把语速放慢,慢慢地说。”沈女士试着深吸几口气后,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另一边罗瑾萱也和沈妈妈沟通着,了解到沈妈妈其实是觉得女儿本来就有病,创业也很辛苦,自己想通过在生活中提供帮助,来减轻女儿的负担。由于两人沟通不当,造成女儿心理负担过重,病情有所加重,女儿和女婿在生活中也产生了矛盾。沟通中罗瑾萱对沈妈妈进行了心理疏导。最后,王华富让沈女士和妈妈聚在一起,希望他们能敞开心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王华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经过几小时的沟通,母女俩的矛盾逐渐缓解,最终在母女俩的脸上看到了些许笑容,也在沈妈妈的眼里看到了对女儿的赞许。

       王华富说:心理疏导是一个从“心”开始的沟通,需要时间来慢慢治疗,是一个支持性的工作。这个支持不仅仅是医生对患者的支持,更应该是家人的支持,是社会大众对沈女士这类想融入社会、想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人群给予的社会性支持,为这类人群提供一次促使他们愿意走出“心门”的机会。 (曾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