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这场手术,让医生惊得倒吸凉气
患者肺栓塞面积达80 ,被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功救治
□宋建琴 本报记者 方继莲

       都江堰人胡云(化名),长年在西藏工作。不久前,他双下肢骨折,卧床休养期间出现胸闷、气紧症状,治疗后没有减轻,只好坐飞机回到成都。到了成都后原本计划在家中休养几天,但症状突然加重,随即到当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肺栓塞,于是紧急转院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中,医生发现胡云的肺栓塞面积达到80 以上,一场紧急抢救就此展开。

       骨折后,患者又遇猝死危机

       胡云在西藏工作已经多年。前不久,他在工作中不慎造成双下肢骨折,在医院打了石膏后回家休养。

       半个月后,胡云感觉胸闷、气紧,他再次回到医院。但是,治疗多天后,症状没有减轻,反而感觉更严重了些,医生建议他转到条件更好的医院。于是,胡云跟家人商量后,迅速乘机返回成都。

       胡云原本担心是高原缺氧导致的胸闷、气紧,计划先回家休养数天,但在居家休养过程中症状突然加重,还伴有胸部疼痛,于是赶紧到都江堰市的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在查看了他的情况后立即为他做了CTPA(肺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为双肺动脉主干栓塞。这表明胡云的肺只有1/6在正常运转,意味着他随时可能猝死。医生一边向病人和家属讲解病情,一边联系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紧急转院。

       风险大,稍有不慎后果严重

       了解患者情况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立即同意转院请求,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普外(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姚佐懿回忆,看到胡云的第一眼,就能感觉到他的情况很差:大口大口地吸气,胸腔起伏幅度也很大,脸和嘴都憋得变了颜色,心跳快,血压低。“肺栓塞患者不少,绝大部分严重肺栓塞患者都在发病早期进行了有效干预,但这类栓塞范围这么大、栓塞时间这么久的高危患者还是比较少见,所以对于手术预后的评估不太乐观。”

       很快,胡云被送进手术室。手术刚开始,整个手术团队就倒吸一口凉气,胡云的实际情况比检查中了解的还要严重,双肺仅有部分左上肺动脉通畅,左下肺动脉及右肺动脉主干完全栓塞,栓塞面积达80 以上。姚佐懿介绍:“我们原本的肺血流非常丰富,承担了通气/换气功能,把静脉血交换为动脉血,而当时胡云的肺一是血流少,能交换气体的空间所剩无几;二是肺动脉压力高,影响到了右心功能。而为胡云手术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清除血栓,同时降低出血、血管损伤、心脏呼吸骤停等风险,非常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和耐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再次威胁患者的生命。”

       手术团队迅速与家属沟通,讲明了实际情况。家属十分相信医生,希望能搏一搏。有了家属的信任,手术团队屏气凝神继续下一步。

       超预期,手术效果立竿见影

       幸运的是,胡云的手术顺利结束,回到病房后他就能喝水、吃饭。术后1小时,胡云就感觉胸闷、气紧症状有所缓解,心率从110次/分降到95次/分,血压从80/45mmHg升至110/67mmHg,呼吸频率明显平稳。这意味着,手术是成功的,结果甚至超出了预期。

       姚佐懿介绍,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一般肺栓塞在30天内的死亡率为7 ~12 ,没有及时干预的平均死亡率为20 ~30 ,经过积极治疗的死亡率能够控制在10 以下。“胡云的肺栓塞,是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导致血液不流通诱发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导致了肺动脉栓塞,在西藏到成都路途中血栓再次脱落加重了肺栓塞。”

       了解发病原因后,胡云的家属表示,胡云发病8天还能坚持到做手术,无疑是幸运的。“栓塞不是一下子就发展为大面积的,而是刚开始可能只是有一点阻塞,进而慢慢发展为大面积栓塞。由于胡云长期在高原生活,缺氧耐受力强,所以才会在出现大面积肺栓塞时仍然坚持住。” 姚佐懿说道。

       医生提醒:年龄>60岁、恶性肿瘤患者、孕产妇以及进行过骨科大手术、肥胖、吸烟等人群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肺栓塞不分年龄、性别、种族,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大部分肺栓塞的栓子是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脱落的血栓,所以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一定要接受规范治疗,警惕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