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击非法行医 成都开展联合整治
提醒:看病去正规机构,别贪便宜图“撇脱”
本报记者 白华宇

       9月21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打击“无证行医”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由成都市卫健、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

       针对非法诊疗行为,成都市卫健部门多次组织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全市范围内“黑诊所”“游医”“巫医”等违法违规行为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对本次行动中发现的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和人员,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处理。

     “歪”诊所“转型”游医摊点

       在民间仍有市场

       9月21日上午,在成都市东部新区一处闹市,执法人员发现了一个疑似非法游医摊点——一堆用于治牙的用具被杂乱地放在一张木桌上,摊点没有发现明显的消毒用具。经居民提醒,这里有一个男子长期为周围人治牙,但他此时已经不见了踪影。不过,试图“金蝉脱壳”的男子还没跑多远就被执法人员发现。

     “我不医牙齿,只弄牙结石。”当执法人员询问其是否有行医资质时,该男子反复强调这句话企图蒙混过关。但清除牙结石本身也是一种诊疗行为,经过执法人员的提醒,该男子承认了非法行医的行为。

       随着针对非法行医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以往的“歪”诊所数量明显减少,部分“歪”诊所“转型”成了游医摊点一类的流动形态,遇到执法人员便快速“跑路”,加大了执法难度。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尽管游医的卫生条件差,顾客有交叉感染疾病的风险,但仍有少数顾客贪便宜、图方便,使其仍然还有“市场”:“看病求医不要图麻烦,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也希望年轻人多提醒家里的老年人,不要因为一时方便为健康留下大隐患。”

       养生馆不能治病

       这几类场所莫光顾

       在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还走进了多家美容场所和养生馆。在养生馆里,一张宣传 “特色调理”的宣传单进入了执法人员的视线,其中写道,可以针对“四高”“妇科问题”“胃肠问题”等相关疾病进行调理,“这很明显是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应该及时撤下来。”执法人员提醒养生馆负责人。

       原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规定,市面上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虽挂着“中医”二字,但如果未取得资质是不能开展诊疗活动的,也不能宣传所提供服务的治疗效果。“在明知不能开展的情况下用海报进行宣传,是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执法人员介绍。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反复叮嘱美容机构和养生馆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办理或更新公共场所卫生执业许可证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并就相关规定向周边市民作了宣传。“总体来说,这次走访的几家生活美容场所和养生馆中,未发现存在非法行医行为,但一些细节问题我们也作了提醒和指导。”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医疗(中医)监督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李建雨介绍道。

       执法人员提醒市民,对于宣传疾病治疗效果的中医养生馆以及开展双眼皮、隆鼻、用中药浸入皮肤治疗等医疗美容行为的生活美容场所应该多长个心眼,“如果发现未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却在开展诊疗服务的场所,一定要擦亮眼睛。发现此类问题,可以拨打各区(市)县卫生监督单位公开的电话或12345市长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李建雨提醒道。

       整治行动

       数据一览

       截至9月21日15时,成都市23个区(市)县上报数据显示:此次行动全市共出动391人次、车辆97台次,检查农贸市场39个、集市2个、按摩店15家、养生保健机构12家、生活美容机构23家、零售药店11家、医疗机构21家、母婴保健机构17家、街巷10条。在检查中,现场发现“黑诊所”5家、“游医”“流动牙医”等18处,发现涉嫌非法行医人员7名,拟立案10起。执法人员现场向市民发放打击非法行医宣传册1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