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0版(2020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甜城” 内江一院勇扛“战旗”
刘小瑕 本报记者 陈丽娜

内江,又称“甜城”,长江支流沱江穿城而过。作为全市医疗中心,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两个院区分别坐落在沱江两侧,守护着“甜城”人民的生命健康。1月25日,内江市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病例,甜城“防疫战”吹响号角。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座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的医院,历经沧桑、初心不改,勇敢扛起“战旗”,肩负起守护“甜城”的使命,成为内江“防疫战争”的“主战场”……

 

速度

20小时完成
“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病区”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在城南病区筹建了符合标准的发热病人隔离留观室,并于1月21日开始收治第一批隔离观察病人。根据疫情需求,1月27日8时,该院完成了新区“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病区”的准备工作。从选址、转移现有病人、抽调人员、培训医护人员到优化流程、连夜改造病区、保障物资供应,全院各部门通力合作,仅用了短短20个小时,即在新区新建了有12张床位的“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病区”,最大限度地增加收治隔离病人床位和能力。

 

使命

外科团队集体“转岗”:
战“疫”没有旁观者

 

谈到疫情,很多人会说:“疫情是感染科的事,说白了是内科的事,外科没啥可干的。”防疫战争打响后,每天不断公布的各项数据打破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外科”之间的壁垒。1月29日,胸心外科李季副主任接到了副院长谢晓阳的电话:“胸心外科整体转为隔离留观病区,医护全体转岗!”这是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首个整体转岗为隔离病区医护团队的科室,对李季来说,接下来的24个小时,他必须争分夺秒完成病区分区、在院病人转移、人员重组、全员培训……从一个外科团队转成发热病人隔离留观病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全面抗击疫情时期,外科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

 

责任

抗疫“侦察兵”:
多看一眼 再做一次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直接接触患者,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那片战场上,用一串串数据和一个个报告为临床医生当好了“眼睛”,他们就是抗疫战线上的检验“侦察兵”。从2月9日起,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被列入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定点医院,所有的核酸检测报告都由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内江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钟方财签发。


钟方财要求检验科时刻“多看一眼”“再做一次”。他说“多看一眼”“再做一次”就可能避免漏诊病人,就可能杜绝一次灾难性不良事件发生。

 

逆行

摁下红手印
22名医护请战奔赴前线

 

1月28日,一封盖着22个红手印的《请战书》被交到内江市一医院党委书记杜林手中“尊敬的院党委,我们志愿战斗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第一线!随时听命,奔赴病毒‘暴风眼’!”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内江市人民医院519名在岗党员迎难而上,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驰援

等疫情结束
请你们来四川看熊猫

 

2月9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陈明惠和全市20名白衣战士一起,出征湖北!陈明惠在日记里写道:武汉的同志太热情了!对我们简直太好了!给我们送了很多水果,想到明后天要降温又给我们送了60床棉被,连衣架、抽纸、牙膏……这些小生活用品都一一给我们准备好。我想对武汉说:“我们一起加油!等疫情结束,你们组团来我们四川看熊猫、吃火锅、喝盖碗茶,再来我们内江我请你们吃牛肉面。”

 

再战

退休专家请缨
返回一线抗疫

 

1月25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来了一位“老战友”——内江市拔尖人才、市学科带头人、医院原业务副院长刘朝良主任医师。刘朝良在得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李先华主任被抽调为市级专家组成员后,第一时间向医院申请重回科室,把守好呼吸内科病区!他说,前线重要,后方同样重要。虽然他不能为国家冲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但能让冲锋在前的战士安心奋战,也算是能尽一点心意。

 

守护

你守护病人
我们守护你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13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悄悄准备着一场爱的传递……通过“人肉送”和“快递送”的方式,帮助奋战在“抗疫一线”长期不能回家的医务人员,把他们的爱意通过“玫瑰花”和“土味情话”送到了他们许久未见面的家人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所送的140朵玫瑰花,皆由爱心人士捐赠,快递小哥也是免费帮忙同城送达。不仅仅是玫瑰花,抗击疫情以来,该院还收到了许多爱心企业、人士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