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0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轮驱动打好疫情防控战
文/马芳 图/李利霞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简阳市人民医院高度重视,打响了疫情防控全面阻击战。特别是被成都市卫健委指定为成都市市级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后,全院职工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积极做好防控救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应对,守好定点医疗机构大门。医院在院内设立5个预检分诊点,实现进入医院人员体温监测和疑似病人预检分诊全覆盖。开设发热门诊,24小时为发热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及时将感染科20间病房的40个床位作为隔离留观、疑似、确诊病例的收治病区,并在独立区域设置了53张床位的隔离病区,作为后备应急感染病房。


组建团队,为救治患者提供保障。医院从各个科室抽调专家组建了院内新冠肺炎诊疗MDT团队,提升了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质量。组建了以感染科医疗护理队伍为基础,相关学科医护人员为补充的200余人的一线应急医疗救护队伍,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强化防控,抓住院感关键点位。医院强化对科室人员的培训,落实三级预检分诊,把好预检分诊“三关”,落实首诊负责“三问”,做好医院感染控制“三防”,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管理,有效落实病例报告和信息报送制度。按照防护要求,结合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细化转运要求、医疗废物管理、实验室规范、医务人员体温及呼吸道症状自测报告、科室感控措施落实等,加强对各点位工作的督查指导确保规范到位。


创新培训,全面培训全员覆盖。及时在线实时开展新冠肺炎知识的培训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等,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


面对疫情,该院的医护人员更是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自己一点也不怕 只怕拖了“战队”的后腿

 

1月22日,神经外科副护士长杨阳确定自己是第一批应急队员时,便做好了随时支援感染科的准备。她脑海里第一反应并不是害怕,而是在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为了无后顾之忧,杨阳决定暂时搬出去住。出门时她对一对儿女说:“妈妈要去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了。”孩子们天真地说:“我们要跟妈妈一起去!”孩子的奶奶说:“你们现在还小,长大后也可以像妈妈一样去保护别人!”孩子们立即说:“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吗?敬礼!”说完,两个孩子立即做了一个不太规范的敬礼姿势,这让杨阳倍感欣慰。


杨阳说,医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随时掌握动态信息,院感科和护理部每天到科室来指导,不断优化流程、完善工作,每天下班后,护士长都会组织当班人员召开当日工作总结会,提出不足与改进,并形成电子文档分享到微信群,以便每个人都学习掌握。“每天睡觉之前的必修课都是学习或者复习医院下发的各种培训视频和文件!”她说:“面对这次疫情,我自己一点也不怕,只怕因为自己的工作不到位而拖了‘战队’的后腿。”

 

三代都是简医人 救死扶伤是家训

 

2月17日,当得知自己被增补进了医院第一批前去湖北支援的医疗队时,聂姜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身患两种癌症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父亲。


聂姜是感染科的副护士长,从1月23日开始,就和同事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忙碌工作,已经20多天没有休息了。


面对父母,聂姜很愧疚。去年4月,父亲不幸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和直肠癌,先后去离家70公里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疗了38次,只有第一次她陪同去了,只是为了带年迈的父母认路。春节前,父亲又摔了一跤,包括髋关节在内全身多处骨折。然而,聂姜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向父母问候。母亲安慰她说:“你爹有我看着,好好去工作,把病人照顾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2月10日,聂姜接到医院准备组织医疗队前往湖北支援的通知,第一个递交了申请书,然而,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名单中却没有她,原来,医院考虑到她在一线坚守这么久了,应该休息一下。2月16日,医院接到通知需增加支援,便将聂姜增补进了医疗队。父亲说:“我退休前是药剂师,她是护士,我孙儿也在医院后勤,我们一家三代都是简医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家训,她要上前线,远志莫怕路千里,我们作为家人支持她的所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