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0年0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援湖北医疗队
在医患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孙丹

    “如果疫情没退,就算把我撤下去,我也不甘心。”近日,南充915直播间电话连线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张洪川等医护人员,在连线中,这批站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地说。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别于1月25日、2月2日分别派出2批次共30名医护队员驰援武汉,分别入驻协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他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全力支援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新冠肺炎诊疗工作。


    从嘉陵江到长江,从南充到武汉,在共同战“疫”中,白衣战士和患者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姑娘,请记住,武汉有位大爷感谢你!”

 

 


    1月25日,正月初一,川东北的南充,格外寒冷静谧。上午8时许,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区门诊大厅外:20名身穿红色冲锋衣的“白衣战士”,组成赴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准备出征。


    这些医疗队员来自医院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曾抗击过“非典”和世界首例H5N6禽流感,参加过汶川以及雅安地震灾区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


    1月26日下午4时左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次日,20名队员全部投入战斗。


    白天,队员们互相协作穿戴防护服等,隔着隔离门用纸笔交流情况,为节约一套防护服,工作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不能上厕所……除了病毒,连续数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是队员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夜里,在回驻地的医护人员专用公交车上,他们往往再也支撑不住疲惫的身体,不顾形象地瘫坐在座椅上,甚至因为累迷糊而下错了站。


    1月31日早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收到了11份特别的入党申请书。这是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在其中6名党员的感召下,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前线写下的入党申请书。他们请求党组织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严格考验自己。


    2月6日上午,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隔离区,一位武汉大爷颤巍巍地拿出手机,“小董护士,咱们能不能照个相,我想留个纪念。”大爷和医疗队护理队员董媛媛的合影,定格了瞬间,却留下了永远。


    原来老人一家三口分别因病隔离在3个不同的地方,没有人给他送生活用品,平时靠同病室病友接济。医疗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帮他和另一些类似情况的病员采购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在上班时送到他们手上。那天,当董媛媛照例把东西送到大爷手中时,老人流着泪说:“姑娘,请记住,武汉有位大爷感谢你!”

 

“在病房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

 

 


    2月2日上午8时,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10名医护人员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这批医护人员来自重症、呼吸临床一线,其中医生2名、护士8名。


    2月3日中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医疗队与医院首批医疗队胜利会师,第一批医疗队领队周仲辉与第二批医疗队领队钱志成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2月4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正式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开展援助救治任务。


    在隔离病区,病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医生,我的病要紧吗?我会不会死?”队员们深知,心理因素会影响到患者预后。在查房值班时,大家都会积极给病人进行疾病科普和心理疏导。特别是丁雪峰,他的热情和专业得到了病人和整个团队的认可,病区的病人几乎都认识他,每次他进入病房都会迎来病人热情的招呼声。


    队员蒋莉在日记中写道:25床是一位有着30年工龄的警察。他被诊断为重症肺炎。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情况一天天好转,开始健谈起来。他会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语气中有铮铮铁汉的勇气。上午10点多,温暖的阳光从窗户照进病房,洒在他的床上。他不禁吟起了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在病房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队员钱志成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