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运会上,四川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做好赛事医疗服务保障与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工作。近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道丕分享了大运会期间中医药元素频频“出圈”的精彩故事,讲述了四川推进中医药文化高地建设中的谋篇布局。
四川中医药人全程护航
助力运动健儿摘金夺银
本届大运会上,运动健儿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以拼搏姿态展现竞技之美;四川中医药专家驻队护航,为运动健儿缓旧疾、减新伤,助力他们以最佳状态攀登体育高峰。
据李道丕介绍,大运会期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充分发挥四川中医药资源优势和赛事保障优势,调派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等单位的中医专家,担任国家队队医,承担成都大运村医疗保障等工作。同时,组织成都市区域内28家省、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采用针灸、推拿、运动康复等,为大运会提供全方位中医特色医疗和中医保健服务,切实筑牢了医疗保障“大后方”。
借力大运会加强传播交流
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
除了做好常规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四川也充分“借台唱戏”,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7月26日上午,一场中西运动医学交流会在成都大运村举行,来自10余个国家的60余位代表参会。会上,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派驻大运村医疗保障团队负责人路怀民以“郑氏流派”为切入点,向与会专家作专题分享。“这场中西运动医学交流会的举办,加深了国内外同道的学术交流,为运动医学专业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更对中医传统诊疗技术的宝贵经验融入现代运动医学领域起到了推动作用。”李道丕说。
“我们的中医针灸、推拿等成了大运村的‘明星项目’,在村里掀起一股‘中医热’,各国青年争相来此体验,被中医特色疗法的神奇功效深深折服!”李道丕说。
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声有色
据李道丕介绍,四川在全国率先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联合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高地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在持续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上,承载了重大史料价值与医学价值的《天回医简》正式出版,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
同样,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声有色,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9个,常态化组织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名中医川渝行”等系列文化活动;全国首部中医药交响乐《本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创演国内首部中医药舞台剧《天回》等。
随着一系列建设举措不断取得成效,中医药对外交流名片也越擦越亮,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播稳步提质,在进一步加深对外中医药友好交流和产业推介中,也在不断向国际延伸,“四川中医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李道丕说。
乘势而上
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高地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大运会搭建的“文化展示窗口”,李道丕还讲述了四川在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深远布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借力借势本届大运会掀起的‘中医热’,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深入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和对外交流,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高地。以文化铸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李道丕如是说。 (省中医药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