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满2个月的田田(化名)的家人来说,宝宝未来要面临一场难度极高的大手术,是早在宝宝出生前就已经提前预知的。近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团队为田田实施了极为罕见的双主动脉弓矫治手术并圆满成功,重新打通田田被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扼住”的生命之路。
田田是该院所救治的双主动脉弓患儿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为未来救治同类患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宝宝还未出生
家长便知其要面对“生死关”
“双主动脉弓在儿童先心病中属于极为少见的一类情况,以发病率来说属于罕见病范畴,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田田的主刀医生之一,该院小儿心脏外科主治医师赵津亮介绍,双主动脉弓属于心脏大血管先天发育畸形,正常情况下只有一条的主动脉弓,额外发育出了一条分支,两条主动脉弓将患儿的气管、食管夹在中间,随着患儿的发育,双主动脉弓逐渐变粗,将对气管、食管形成越来越大的压迫,导致呼吸和吞咽受限,严重影响患儿发育乃至危及其生命。
早在田田的妈妈怀孕时,便通过产前四维彩超发现了腹中胎儿有双主动脉弓,当时便转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胎儿医学MDT(多学科诊疗)门诊,经多学科专家评估,建议田田妈妈可以正常分娩,待宝宝出生后再进行治疗。
“但是宝宝出生后多久再来做手术,这个问题以前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赵津亮说。医疗团队查阅了全球文献和网上专家科普等各种信息,得到的几乎都是一些非正式的建议:“尽量早”“症状发生前”,个别提及“1~2岁之间”。
田田出生后,经过该院新生儿科医生现场评估,其出生时没有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情况,标志着成功闯过了第一道“分娩关”。
然而两个月后,田田因咳嗽、肺部感染入院,急诊医生一查体便感到心惊:宝宝吸气时喘鸣音十分明显,已经出现类似于异物卡喉的窒息症状。做了CT血管造影术后发现:双主动脉弓、血管环畸形,气管下段受到压迫而变窄。小儿心脏外科团队判断,孩子的情况已经不能再拖了,需要尽快手术。
精心准备
全院多学科协力护航
田田只有两个月大,真的能承受一场涉及心脏主动脉的大手术吗?团队仔细查看田田的心脏CT重建图像,反复讨论后认为,再等下去已经意义不大,而且手术部位位于胸腔深处,无论采用什么手术方式,越早做,手术医生的操作难度会越小。
在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团队为田田选择了胸腔镜手术。相较而言,胸腔镜手术对比普通开胸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胸腔镜手术因无须撑开肋间隙,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肺漏气、出血发生率均降低。伤口缩小,也使术后发生伤口液化、感染风险降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此外,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胸廓的完整性和呼吸功能,因此术后肺功能情况和活动能力均更好。“对于家长担心的孩子术后管理和恢复问题,我们也有充足的信心。”赵津亮表示,“成妇儿的S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对儿童先心病患者术后护理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帮田田度过术后的这道坎。”
精湛技术
助力患儿闯过“心生”关
手术由该院小儿心脏外科团队领头人、副院长张利兵主刀,他通过胸腔镜器械成功将患儿的主动脉左弓离断,并将右弓悬吊于胸膜。右弓悬吊后食管明显回弹,此前因血管环压迫而狭窄的气管也充盈起来。整个手术仅耗时70分钟,一气呵成,几乎未见出血。
术后,田田转入SICU,第二天就脱机拔管转入普通病房。解除气管、食管的压迫后,呼吸喘鸣音消失,复查完善胸片、超声等检查,发现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田田又闯过了第二道“心生”关。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田田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于术后第12天出院。后期田田只需要定期做常规复查,未来将会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均不受影响。
出院前,田田的父母欣然同意拍摄孩子胸壁的伤口,留作日后复查时对比。“之前确实焦虑、怀疑过,没想到手术这么顺利,效果这么好。”田田的父母非常感谢医疗团队的付出。
术后总结
确定此类手术的合适时机
术后,手术团队进行了总结:在排除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O形环,一般为C形环)之后,倘若气管软骨长期受外力压迫,久而久之会失去相应的弹性,导致气管软骨塌陷,即使手术解除压迫症状,后期恢复也可能不尽如人意。而且随着患儿年龄增大,手术操作难度也会加大。
田田的手术成功,也让该院小儿心脏外科团队对于双主动脉弓手术时机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坚定:患儿出生后到半岁,相关症状发生前,为最合适的手术时机。
据了解,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先于全川开展了儿童心脏畸形微创治疗与胸腔镜下双主动脉弓畸形微创手术,其胸腔镜动脉导管结扎术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同时,该院小儿麻醉团队、新生儿科团队、儿童重症团队等多学科也有实力、有能力完成各种复杂新生儿先心病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赵津亮 王欢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