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0年0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7天,武汉二甲综合医院“变身”传染病专科医院
据红星新闻

2月1日,是四川省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8天,也是正式接手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治工作的第7天。


下午2点,四川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四川省人民医院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黄晓波,结束了当天的值班。工作还很多,这两天,他一直在想办法申请协调一台ECMO,一位40岁的危重患者急需。
记者采访了工作间隙的黄晓波,请他讲述了这7天来他们的工作。

 

行动 果断停诊3天  先切断传播源

 

1月25日晚,四川省第一批138人援助湖北医疗救援队到达武汉市江汉区。


1月26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对救援队进行了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防护服穿脱、医疗废弃物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审核及使用后处理等。下午,医疗队正式入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全面开展救援工作。


这是一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是武汉市卫健委公布的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收治定点医院。这里距离疫情核心区华南海鲜市场约1.5公里路程,离汉口火车站3公里。

按照武汉发热病人集中就诊的“7+7”新模式,1月22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转移其他病人、腾空病房,专门收治发热病人。同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接收了从武汉协和医院转诊的150个患者。


与此同时,医院自身每天门诊接诊数量,从正常情况下的800人次,一下猛增到2000人次,最高时每天达到了2700人次。


“排队就诊的人都排到了门外,过道上也都是病人,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医院几乎就是半瘫痪状态了。”黄晓波说,这些人群中,有需要收治的发热病人,有确诊的感染病人,也有没有感染的人,都拥挤在一起。“医护人员非战斗性减员严重。”


四川医疗队接手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时,该院已有60多名医护出现了感染症状,30多人住院治疗。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消化存量病人。”黄晓波说,第一件事,就是先将部分患者转移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随后,果断宣布停诊3天。


为什么要停诊?先要把混杂在医院的人群区分开。“甄别出医院内,哪些是已经感染的,哪些是没有感染的,该收治入院的、可以居家隔离的,把感染的集中到一起,切断传播源。”黄晓波说。这背后,是大量的核酸筛查工作和临床诊治。

 

感动 四川援鄂医疗队一到  当地医护人员哭了

 

1月26日当晚,四川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中4名医生、12名护士,进入接管的病区,接手第一个夜班。“(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医护人员)看到我们,都哭了,说终于等到援军了。”黄晓波说。


1月29日,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救援队150人与第一批队伍会师。来自全省的各家医院组成联合战队,分为6组,分组接手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部6楼到15楼,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诊治病人。


四川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30人,负责的是7楼重症监护室9张病床和呼吸内科31张病床。“都是病情最重的病人。”


原来的重症监护室布局不合理。“9张床,大开间,不符合传染病治疗规范。”黄晓波说,医疗队接手后,重组ICU,将其布局为单人间、双人间病房,病床数量扩展到18张(最多19张)。“再把这些病人,分为轻症、重症、危重症治疗。”


院内感染控制,是悬在医疗队头上的一把剑。不仅是患者感染,挡在患者和死神之间的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也尤为关键。


但作为综合性医院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硬件设施、流程管理,甚至是洁污分流,与传染病专科医院的要求相距甚远。“集中分流,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打通专用的污物通道,避免交叉感染。”黄晓波说,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下,医院迅速地打通了一个专用的污物通道,解决了燃眉之急。


医院内部,严格重塑院感防控流程,开展各个区域的消杀工作,再次切断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医院里一定要有清洁区,在这个区域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黄晓波说,如果整个医院污染区域不明朗,不知道哪块是干净的,就像是不知道和自己同桌吃饭的人,是不是携带着危险的病毒,会增大感染几率。最大的恐惧,来自未知的感染风险。“人又不能随时紧绷着,需要一个像家的、港湾一样的让人放松的安全区。”


治病救人、缓解患者的病痛,是每一个医护人员共同的心愿和目标。客观事实是,来自全川多家医院的医护团队,工作流程可能不一样,病历书写要求不一样,一开始,需要磨合和适应。


经过一周的努力,现在医疗队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分组开展工作,已经可以实现严格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医疗队高年资医生担任科室的医疗负责人。“医院原来的主任分管行政工作,医疗队的主任分管业务工作,抓医疗质量。”黄晓波说,救治工作开始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