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0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面锦旗来 医患情更深
本报综合

编者按:对于一名医护人员来说,火红鲜艳的锦旗就像那军人的勋章,传递的不仅是患者道不完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护人员劳动和功绩的最高肯定,同时也是和谐医患关系的体现。

 

有趣

麻醉科医生收到特殊锦旗
“麻”得舒服!

 

1月9日上午,在新津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单位——兴义镇中心卫生院,下乡帮扶的新津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何明亮收到了他从医十余年来的第一面锦旗,尤为有趣的是锦旗上印着八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大字——“医德高尚、‘麻’得舒服”。


据了解,前一天中午,兴义镇中心卫生院的手术室里传来了熟悉的“嘟、嘟、嘟”的监护声,伴随着监护声的,是手术台上一名马上要进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嘴里止不住的“得、得、得”的打颤声,在一旁正准备开始对患者进行麻醉的何明亮发现了患者的“异常”,他放下手中的麻醉用具,和医生伍延安、护士张伟一起上前耐心询问患者需求,经过询问得知:这名患者是第一次进手术室接受手术,对他来说,“麻醉”那真就是电视上才有的事,尽管术前也给自己鼓了劲,但等真上了手术台,整个人还是忍不住心生紧张。


听到这里,何明亮三人一边对患者进行宽慰,缓解他紧张的情绪,一边小心地给他进行消毒、打针,以精湛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给患者实施了麻醉,之后患者渐渐进入了梦乡……


手术结束后,何明亮靠近患者耳畔轻唤他的名字,患者缓缓地睁开眼问:“手术完了吗?睡得真舒服啊!”“麻醉不可怕吧?”何明亮打趣地问道。“不可怕,麻得舒服!”


1月9日上午,到病房回访患者的何明亮三人收到了患者家属亲手送上的锦旗。捧着这面特别的锦旗,何明亮心里乐开了花。

 

有情

忍了十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终于揪出病因
李奶奶送锦旗表感谢

 

李奶奶腰腿疼痛不适有十年了,一直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平时自己偶尔做做治疗,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最近症状加重。日前,李奶奶到郫都区中医医院康复科进行住院治疗,医院联合诊疗为她找到了致病“元凶”,并成功治疗。


李奶奶来到医院后,该院康复科和骨伤科积极进行MDT联合诊疗模式探索工作,骨伤科主任邓俊才会同康复科第一时间为她进行了联合诊疗。经过康复科和骨伤科的联合诊疗,诊断出李奶奶是患了双侧梨状肌综合征,而并不是她一直以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折磨了李奶奶十年的真凶终于被揪了出来。骨伤科会同康复科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后,李奶奶双侧臀部胀痛、下肢麻木、疼痛不适等症状明显好转。


出院后,李奶奶特地给康复科和骨伤科送上锦旗,表达自己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


原来,该院骨伤科、康复科正积极探索建立MDT诊疗模式。因为骨伤科患者一般都需要早期的康复治疗,而康复科收治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有可能需要骨科手术治疗,还有部分疑难病例需要两个科室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往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一般采用的是最常见的会诊模式。


那么,怎样让患者少花钱,又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康复科和骨伤科立即达成了一致意见——多科联合诊疗(即MDT模式)。这样让患者不仅少花钱还能得到联合诊疗下的优质医疗服务。

 

有心

特别的新年礼物
一张有三种文字的感谢卡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友好,我一点都不觉得无助。”日前,来自日本的英语教师佳子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科室的医护人员给予她的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用心的鼓励,让只身一人来医院看病住院的她并不觉得孤单。为此,佳子特地手写了一张有中、日、英三种文字的感谢卡送到了医护人员的手中,以表感激之情。


“佳子是因为热豆浆烫伤左脚后入院的,来的时候患处红肿,疼痛明显,也有感染的迹象,初步判断为深Ⅱ度烫伤。”佳子的主管医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马燕介绍。语言沟通成为佳子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障碍,她的各项治疗、护理、吃住行等交流让较少接诊外国患者的科室医护人员有点儿“懵”。科室了解到该情况后安排医师马燕、护士耿晓妮担任英语翻译,并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治疗方案。他们耐心解释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和预后,打消佳子心中的种种疑虑。


“皮肤是怎么长出来的?”佳子盯着自己的烧伤创面好奇地问。“啊?你稍等。”正在换药的马燕医师考虑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她认真地组织了语言,并找到一则阐述伤口愈合的英文版医学动画,耐心地和佳子沟通。
“住院期间,医生护士对我很关心,非常热情,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感到温暖。”佳子说,在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她的病情很快好转,并转为门诊治疗。


1月1日元旦当天,是佳子最后一次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换药,来时,她还特地手写了一张有中、日、英三种文字的感谢卡送到了医护人员的手中,并祝愿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