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0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郎明健——
让患者放心托付生命
卫霞

如何做到在患者心中由一开始的平平无奇变成后来可以放心托付生命的医生?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科室成为成都西部地区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郎明健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朴实却有力的答案。


每日迎着朝霞而出,踏着暮辉而归,陪伴他的是朝夕相处的患者,心中牵挂的是病患的疾苦。对患者用心倾听,耐心解释;对发展尽心竭力,孜孜以求——郎明健的故事,诠释了一名优秀医师和优质服务的含义。

 

故事1  治病治“心” 事无巨细

 

日前,82岁高龄的李婆婆,因心累、气紧、全身水肿明显前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就诊,郎明健接诊后,发现其心脏功能较差,加之高龄,随时存在生命危险,于是立即将其收治入院。


常年独居、性格孤僻的李婆婆在入院时感到非常迷茫和无助,走进病房看到的都是“生面孔”,老人非常沮丧。郎明健每天利用治疗间隙和休息时间与李婆婆聊天、沟通,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为婆婆讲解引起心累、气紧、全身水肿的原因,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为让李婆婆检查少走冤枉路,安排人员帮其预约、陪检,这些李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是因为这些正能量,让李婆婆脸上慢慢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半年前,黄女士和丈夫来到门诊就医,回忆起当时并没有觉得郎明健与其他医生有什么不同,“但在手术前两天,他拿着病历、心脏模具和几页草稿纸来到病房,对我们担心的冠心病相关问题一一进行解疑答惑,并在草稿纸上演示着手术过程以及预后等情况,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毅然决然选择信任他和他的团队。”黄女士说,接下来的手术,他们放心将生命托付给了郎明健,最终,手术非常顺利。


“身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只有精湛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郎明健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放弃大量的休息时间,以院为家,以患为伴,加班、 熬夜手术是常态,在捍卫老百姓健康的道路上一直不懈努力着。

 

故事2  与时间博弈 以文化凝心

 

心血管病中,最危险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目前,及时通过介入手术打通阻塞的血管是化解危机的最好方法。为了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在朗明健团队的推动下,医院成功打造了成都西部区域唯一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开设了24小时绿色急救通道,以最快速度对病人进行抢救。


“胸痛中心是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的‘高速路’,优化了胸痛患者诊治流程,将极大地提升抢救成功率。”郎明健说,“以前有个说法,叫‘不进则退’,但现在我们的说法是‘慢进则退’。病人的病不能等,作为医者,我们需要更快的进步,与时间博弈,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胸痛中心的建立,只是朗明健团队取得的诸多成绩中的一个。继胸痛中心后,心衰中心、国家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基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分中心、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合作单位、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诊疗中心相继落地医院,科室作为成都西部地区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地位不断得以巩固。


是什么力量让科室发展如此迅速?郎明健的法宝是,建立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科室文化,让文化凝聚一支德艺双馨的医疗队伍。他常说:“科室文化建设对每位员工来说,是激发积极性的能源,对科室生命来说是长寿的种子与土壤。”通过开科务会、节假日送温暖、过集体生日、开展团队主题活动等方式,科室凝聚力、执行力显著提升,科室和谐和睦、合作进取的“和·合”文化得以贯彻与彰显。


同时,凭借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患者的一片热忱,近两年来,郎明健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和新项目,他还不遗余力为科室医护人员搭建临床交流平台,让更多青年医生走上国内顶尖学术平台,通过交流、学习加快成长,推动科室学术进步。

人物名片

郎明健,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荣获成都市医师协会首届医师节“优秀医师”称号,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医疗工作,擅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级以上课题近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