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0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首家胃肠微创中心正式投用
便秘困扰几十年 “小改装”解大难题
李诗敏 记者 侯文瑾

一些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部分人来说却是难以解决的困扰。排便这件事,对32岁的小李来说就难于登天。如果不依靠药物,十多天上一次厕所都是常事,让她苦不堪言。直到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对肠道进行“改装”后,困扰了几十年的问题才终于得以解决。1月2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该市市级医院中首创的胃肠微创中心正式投用,更多的胃肠疾病患者将通过微创的方式得到诊疗。

 

困扰几十年的问题
现在5个小孔解决

 

 


    “如果真的不是饱受折磨,肯定没办法想象便秘有多折腾人!”小李从出生起,就遭遇了便秘的困扰,如果不依靠药物,她经常十多天才能上一次厕所,肚子的难受感也是一天比一天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小李曾跑遍了各大医院接受了各种药物、理疗治疗,能尝试的食疗也都试了个遍,但结果都是一停就“反弹”。


    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诊断,小李为“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心主任刘雁军博士解释说,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全结肠或结肠各段存在传输延迟,主要是由于结肠推进力不足所致。手术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通过对肠道的改造实现排便功能的提升。


    依据小李的具体情况,胃肠微创中心给出“腹腔镜结直肠次全切”的手术方案。“传统的方式需要开腹,伤口长达20cm,术后至少一周才能下床,对患者的打击会很大。”刘雁军说,新的手术方式借助腹腔镜即可完成微创性治疗,腹部伤口仅是5个直径1cm的小口,无论是手术打击还是术后康复,都将大幅缩减。


    2019年12月26日,3小时的微创手术后,实现了对小李问题肠道的“重塑”。术后第6天,小李体会到30多年来第一次自主顺利排便的畅快。

 


胃肠微创中心的建立
将带动关联学科同步发展

 


    数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问题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患者饱受胃肠良恶性肿瘤、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壁疝、食道裂孔疝等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困扰。

    “作为大型三甲公立医院,不断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实现突破和提升,是我们的理念和目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在市级公立医院范围内首创“胃肠微创中心”,旨在以微创为技术优势,重点推进胃肠疾病和减重代谢专业学科的发展。


    “‘创新提质’将是今年的重点关键词之一,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能做’,更要做得好。”徐俊波表示,微创手术的深度开展已经是外科治疗的主流趋势,其终极目的在于给患者带去更优质的诊疗。而胃肠微创中心的创新型建立,将带动消化、介入、肿瘤、妇产等关联学科的同步发展,以紧密型MDT(多学科联合)的方式实现对患者的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