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娃娃刚上幼儿园,总是哭闹怎么办
□本报记者 白华宇

       又到入园季,小朋友们即将开启幼儿园生活。然而,入院当天往往会有这样一幅景象:宝贝们哇哇大哭,家长们手足无措。有的小朋友会慢慢缓解这种情绪,但是有的小朋友却一直接受不了和爸爸妈妈分开,每天必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让父母感到十分头痛。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生病住院、转学或经历家庭变故等分离情境时,往往会表现出哭闹、反抗、发脾气、烦躁、担心、害怕等情绪,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这些情绪持续存在并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那就可能是一种被称为“分离焦虑障碍”的心理问题。对此,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周蝶提醒家长们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分离焦虑障碍,也就是“分离焦虑”,是一种在分离情况下过度和持续的害怕和焦虑。周蝶指出,这种焦虑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

     “分离焦虑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在预期或经历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离别时,产生反复的、过度的痛苦;担心会失去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或担心他们可能受到伤害;以及因害怕离别而不愿或拒绝离开家,或害怕或不愿独处,需要和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在一起。”周蝶解释说。

       周蝶还介绍,分离焦虑障碍的可能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依恋模式、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如果孩子的父母有焦虑特质,那么他们的孩子患分离焦虑障碍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周蝶说,“此外,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也可能与分离焦虑障碍有关。”

       周蝶补充说:“不安全的依恋模式、过度控制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如突发事件或灾难、家庭变故、亲人患病或去世、父母离异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分离焦虑障碍的风险。”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分离焦虑,周蝶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措施。

       1.理解和接纳:理解孩子的焦虑感受,不要批评或无视他们的担忧。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支持。

       2.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温暖、具有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焦虑感。

       3.教导应对技巧:帮助孩子学习应对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练习、运动、转移注意力等。

       4.鼓励孩子积极社交:鼓励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人际关系。帮助孩子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环境,增加他们的情感安全感和自信心。

       5.避免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焦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日常事务,并逐渐面对分离的挑战,帮助他们建立更强大的应对能力。

     “如果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建议家长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周蝶强调。

       分离焦虑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只要家长们能够理解和应对,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一问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