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3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月经在朋友之间会不会同步 这个争论横跨两个世纪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都市传说:一间女生宿舍内的所有人可能拥有同一个“大姨妈”。

       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还是大姨妈这种东西真的会同步?

       20世纪70年代,一位行动力极强的女研究生Martha McClintock选择把这份好奇付诸充分实践。然后,她就发了一篇报告。

       McClintock纳入一所女子大学的135名住校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分为室友组、闺蜜组和随机组。

       研究结果表明,室友组和闺蜜组月经表现出逐渐同步的迹象,而随机组的月经来潮日间隔则基本没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同居女性之间确实可能出现月经同步的情况,这一现象也被称作McClintock效应。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McClintock在1998年接着做了一项后续试验,然后又顺手发了一篇报告 。

       McClintock通过实验证明,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分泌某种信息素,而这种信息素被其他女性感知后,就会逐渐出现大姨妈趋同的现象。

       McClintock效应提出后,有人因为无法复制结果提出质疑,也有人直接质疑McClintock研究的局限性,有人更是连续刊登了多篇反驳 McClintock效应的文章。

       中国学者的一篇文章,是迄今为止纳入研究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关于月经同步的研究。这项研究首先重新进行了分组试验,研究人员收集了186名在宿舍生活一年以上女性的月经周期数据,结果表明,同寝女性并没有出现月经周期同步的现象。

       研究人员又重新回顾分析了之前McClintock的研究,经过极其复杂的统计学和模型计算后,发现之前的月经同步结果处于机会水平。也就是说,就算这些女生没有一起住,月经同步的结果也有可能出现。

       1992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人类学教授Wilson指出,McClintock的研究存在一些错误,导致增加了在样本中发现月经同步的可能性。纠正这些错误后,就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月经同步。

       如今,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所谓的月经同步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但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新的结论来驳斥这个观点,而科学的进步也恰恰在争论中得以完善。 (方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