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3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吴昊峰

       中医的治疗手段有很多,总体上按照途径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大类。外治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火罐疗法等公众耳熟能详的治疗方法;内治疗法则以中草药疗法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中医八法。现对这些中医治疗手段进行科普。

       一、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以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及拔火罐疗法较为著名且多见。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分为针和灸两部分,其中针指的是针刺疗法,灸则是指艾灸疗法。针刺是指将针刺入人体的穴位来进行治疗,依据的是中医中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行针刺后还需要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加以配合,目的是激起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法则以艾灸为主,是将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灼烧穴位,通过使其热力透入皮肤来温通患者的气血,整体上也是以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治疗目的。

       按摩疗法:按摩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在近年来加入了对西医解剖及病理诊断的参考,是通过以特殊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及病理状况,与理疗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属于典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如医疗按摩又被称为推拿疗法,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跌打损伤之类的外科病,也可用于治疗部分内科疾病,尤其对于发育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慢性病有着相当理想的治疗效果。

       拔火罐疗法:也被称为拔罐或者火罐,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特征,所以即使是在没有医疗研究背景的平民家里也有广泛应用。拔火罐疗法的原理是依靠热力消耗罐内氧气形成负压,利用这种负压将火罐吸在皮肤上,持续一段时间后可以形成瘀血或局部充血,被认为能够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拔毒泄热。

       二、内治法

       中医的内治法集中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

       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是用解表发汗的方药调和营卫,属于一种祛除表邪治疗表证的方法,临床应用时又会根据病邪性质和人体气血阴阳盛衰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益气解表、助阳解表、滋阴解表等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证,但无论患者是什么状况,都需要以祛邪为度,不能发汗太过,否则会导致伤津耗气。

       吐法称为催吐法,是以引吐方药将邪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痰积、宿食停留于胸膈胃朊,或者是误服毒物且毒物尚在胃里的患者,临床应用时则分为寒吐、热吐、缓吐。吐法被作为中医中急救的方法之一,使用得当会迅速收获成效,使用不当则会伤正,因此应用时需要谨慎。

       下法称为泻下法,作用与吐法近似但原理不同,是用有泻下作用的方药引导患者排便,以驱逐患者体内食、痰、血、湿、水等结聚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寒热燥湿诸邪以及痰浊、宿食、淤血、积水等内结的里实证,而且下法无论患者是什么情况,都会出现伤人体正气的表现,所以不能过度使用。

       和法称为和解法,是运用和解疏泄的方法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以使患者表里、上下、脏腑、气血、阴阳和调。这种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肠胃不和、气血不调、营卫不和等证均可应用该法。

       温法称为温里法、祛寒法,是应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达到祛除寒邪、温养阳气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时会根据寒邪所在位置不同及人体正气盛衰存在的差异,灵活运用回阳救逆、温中祛寒、温化痰饮等治法。

       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发挥泻火、解毒、凉血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等不同治法。

       补法又称补益法,是运用补益作用的方药补养气血、阴阳来辅佐正气,消除虚弱。临床上的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种类别,所以补法应用时也需要与四虚对应。

       消法称为消导法,是以软坚散结、化瘀破积的方药消除食积、痰凝、血瘀、痞块、积聚、症瘕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食滞不化的患者,同时也是攻邪、治疗实证的方法,虽然不如下法药性猛烈,但久用或误用亦会伤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