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0年0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解读X光、CT和核磁共振的区别
仁寿县富加镇中心卫生院放射科 谭超贤

在医院,门诊医生在初步诊断患者病情后,往往会开相关的检查单让患者去做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相关数据之后再做进一步诊断。然而医院的“片子”也是有许多类别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医院的影像学检查就像是到影楼拍照一样。影楼拍照有“工作照”“艺术照”“风景照”等各类不同风格的照片选项,而放射科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则有X光检查、CT扫描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成像等。这其中的区别,我就用日常最常见的食物——豆腐,来给大家仔细解释一下。

 

X光=把豆腐压扁

 

X光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拥有着极强的穿透能力。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有着很多器官和组织,这些器官组织有着不同的密度。X光面对这些不同密度的骨骼、血液、肌肉,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穿透能力。人体的骨骼和器官形成的显影才会最终呈现在X光片上。


人体呈现在X光片上的影像是平面化的,就像是被手压扁的豆腐片,也就是豆腐皮,里面的组织结构一层层被压扁。所以X光片还有个外号,叫做“平片”。从图像上,医生看X光片就像看一块在透明塑料袋内的豆腐皮那样,只能判断患者大致的骨骼器官情况。虽然X光检查只能粗看,不过价格便宜,患者能够快速拿到检查报告。如果患者外伤伤到了骨骼,医生一般会优先给患者安排X光片检查。

 

CT=把豆腐横切

 

CT扫描是一种利用射线的断层扫描。我们常常在国外的科幻电影中能看到男主角做CT扫描的场景:男主角穿好白色或者蓝色的病号服,平躺在病床上,慢慢被推进一个环形的扫描机器中。在现实中,CT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所以比较少见。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做X光检查,必要时才会进一步做CT检查。


X光片呈现出来的图像是平面的,就像是在透明塑料袋内的一块豆腐皮,豆腐里的重叠组织很难被发现。 CT扫描呈现出来的图像是立体的,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CT扫描出的片子,像是把豆腐一片片切开,能看到里面的组织结构。一块豆腐可以被切成许多片,CT扫描检查出来的图像也包含了某一器官的多个层面图像。头颅、脊髓、肝胆等由软组织组成的器官检测更适用于CT扫描。它能发现X光检查发现不了的器官组织及其病变情况,还能如电脑图像处理软件那样,直接进行图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CT的价格比X光高,但是CT的电离辐射是高于X光的。CT扫描做得过多,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负荷。正常情况下,怀孕的准妈妈、小宝宝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等特殊人群是不宜做CT扫描的。

 

核磁共振=把豆腐改花刀

 

核磁共振又被简称为MRI,和X光、CT检查的成像原理不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没有电离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参加过高考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不能把金属物品带进考场,而做核磁共振也是一样,不能携带金属进行检查。因为磁场会被金属干扰,所以安装过心脏起搏器、体内有做手术留下的钢板支架一类的患者是不能做核磁共振的。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会产生一个磁场,人体内的氢原子在这个磁场中会被振动起来,继而磁场消失,氢原子恢复成之前的状态。电脑通过这种反复的振动而获取磁场变化的数据,来形成一个有各种方位的三维断面图像。
虽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显示出更加清晰的骨骼结构和更加细微的神经组织,但与之前的两种检查相比,价格也更加昂贵,检查人群限制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