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之一。乙型肝炎从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轻度患者症状轻微,严重者会出现恶心、乏力、食欲下降、尿黄以及腹胀等症状,伴有肝病面容,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一、乙肝的传播
乙肝疾病主要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染源主要有乙肝病毒复制的急、慢性患者及无症状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传染途径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等。
二、乙肝的症状
乙肝症状主要有:(1)消化道表现主要为恶心、食欲下降、腹胀等。(2)肝区疼痛。乙肝疾病很少有较为剧烈的疼痛症状,疼痛部位在右上腹部,表现为压痛或叩击痛等症状,在此过程中若出现剧烈疼痛,患者需要注意肝癌或者胆道疾病等;(3)黄疸。在患者病情较重的情况下,肝功能会有不用程度的降低,患者会出现全身皮肤、巩膜的黄染,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不断升高,胆红素会随尿液排出,会出现尿黄症状;(4)肝外表现。乙肝患者会出现面色晦暗、蜘蛛痣等症状。此外,男性患者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乳腺增生等;而女性患者会出现闭经、月经失调以及性欲减退等症状;在对乙肝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以及上腹部不适等。
三、乙肝的检查
在对乙肝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ALT与胆红素。乙肝患者ALT胆红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AST也有一定升高,一些患者碱性磷酸酶以及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等指标升高,若胆碱酯酶与胆固醇出现降低的情况,表明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2)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减少,且球蛋白增高,凝血酶半寿期相对较短,能够有效反映肝损害程度;(3)血清学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有效的检测,在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会在疾病早期出现,主要是在ALT升高前2~6周,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在血清中不会检测出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其中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在发作的过程中会出现HBcAblgM抗体。(4)血清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及有传染性的直接标志,急性感染者,血清HBV DNA出现较早,在慢性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可持续阳性。
四、乙肝的预防
1.乙肝治疗原则 乙肝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治疗原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用药不宜过多过杂,以免增加肝脏负担;(2)针对性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若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对免疫功能药物进行调整;若患者肝细胞损伤,需要使用保护肝细胞药物。
2.乙肝预防措施 首先,对乙肝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在此过程中乙肝患者或者乙肝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向社会献血,并且乙肝患者不能从事一些职业,比如餐饮业、幼教等。其次,切断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乙肝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严格落实相关消毒制度。在使用注射用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次性用具,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血制品进行检测,以此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播,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医源性传播。最后,保护易感人群。为了有效预防易感疾病,需要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一般情况下在新生儿阶段进行接种,同时需接种人群有同性恋、医务人员以及饮食服务人员等职业人群,并且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