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08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学备药 让药品浪费“急刹车”

       有病治疗、没病预防,如今许多家庭都养成了储备常用药的习惯,从健康守护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然而,大多数的药品有保质期,一些家庭存在非理性囤药、备药用药欠科学等情况,导致大批药品“到期即弃”,造成不小的浪费。广药白云山发布的《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2004-2014)》指出:“我国约有78.6 的家庭备有小药箱,90.1 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我国每年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浪费达1.5万吨。”

       相关的新闻并不久远,记得“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网友囤1000片退烧药全砸手里了”等事件,就曾引发关于“抢药”“囤药”的大讨论。不少家庭持有“有备无患”的心态,每年都要清理好几次药箱,“丢药”和“买药”几乎同时进行。看似只是随手丢弃几盒,但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其中的浪费就不容忽视。

    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消费者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对家庭备药量认识不清,一旦遭遇流行病传播较集中的情况,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囤药行为。其次,网络上所谓“网红药品清单”盛行,与之相应的权威科普却少之又少,不科学的药品清单无法起到治疗效果,不对症的药最终只能束之高阁,直至造成浪费。此外,迅速扩张的药品零售行业也放大了药品浪费现象,“买3送1”“买4得5”的药品促销,导致了不少浪费的发生。

       如何减少药品浪费,是整个社会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引导普通百姓理性备药、科学备药,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方等不妨针对家庭常用药品出台推荐备药量指南,结合药品的有效期限、家庭使用人数等,以列表等形式,为家庭、个人提供合理的备药参考。同时,也可引导药企生产“小包装”“小份装”及独立分装药品,鼓励药品经营平台与机构合理促销,在消费者有需求时考虑拆零销售。此外,还需建立更完善、可持续的过期药回收机制,明确过期药品回收和处理的责任主体、操作规范、具体流程等,在回收过程中同步对消费者进行防止药品浪费的宣传。

       近段时间,医药行业整顿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进步、发展的空间。从百姓需求出发,合理进行医药产品设计,规范医药市场管理,减少医药资源浪费将成为新的社会课题。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