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3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德阳市罗江区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打通家医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抓手,率先探索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个性化延伸服务相结合、群众健康需求与基层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相结合的新型签约模式,形成以服务包为载体、以个性化签约为特征、以医保基金打包支付为纽带的签约服务路径,受到普遍认可。

       组织保障 形成推进合力

       全区建立协调机制推进服务转变。罗江区坚持以医共体为载体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大做精,从服务模式、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全方位架构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转变。

       优化激励机制促进落地见效。将签约服务费纳入城乡居民医保“一个总额”的预算管理,支付标准由以往的5元/人·年增至65元/人·年,并在总额中单列,年末结合绩效考核结算。2022年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640余万元。

       健全考核机制确保服务延续。实行市、区和机构三级考核,医保和卫健联合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平时检查记录和签约居民电话回访等形式,覆盖到每位家庭医生。

       健康管理 打包提供服务

       一方面,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针对性强、群众认可度高、基层能承担、实施效果好”的原则,为每一位签约对象定制免费基础服务包。另一方面,统筹医保基金,结合现有的门诊统筹、一般诊疗费,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两病”保障政策,制定门诊基本服务包、“两病”服务包,坚持费用分担原则,实行医保支付按人头结算,个人适当承担服务费,医保基金承担部分服务费用。

       能力匹配 务实签约履约

       强化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推行“1+2+1”模式,组建由1名区级医院专家为指导、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为核心、1名村医为辅助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共计105个。

       强化家庭医生能力培训。精心设计培训项目,为每个机构培养诊治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常见病的专科医生,与上级医院专家建立联系,全方位提升“两病”诊疗和管理能力。

       创新签约服务管理模式。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赋予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调配权和经费分配权,提高签约服务积极性,使签约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2023年全区签约93132人,覆盖率达44.56 ,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4.59 ,其中脱贫人口签约率达100 。

       群众需求 拓展服务项目

       提供残疾人增值服务。深入摸排残疾人底数和健康需求,积极对接区残联,争取相关项目经费支持,定制残疾人个性化增值服务包,按照100元/人,免费推出电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辅助器具指导、中频、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个性化服务。

       提供家庭诊疗服务。截至6月底,已为819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即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提供一套上门健康服务,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

       纵向合作 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优质资源共享。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三大中心”,使签约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免费服务。

       促进大手牵小手。区级专家负责所在团队的医疗技术保障,每年至少4次开展对团队家庭医生成员的带教学习,并随时指导、解答团队成员遇到的技术难题,使居民就近享受到便捷、优质、连续的同质化服务。

       建立技术通道。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级医院、区级医院和市级或省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及时做好转诊信息转接,确保“人未到,信息先至”。 (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