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8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力
坚守“奔跑”初心 铭记医者誓言

       从医20年,李力一直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ICU)轮转,现任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一次次院前急救加院内急救就像接力赛一样,于他而言,“奔跑”的初心不是奖杯名誉,而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为自己医者的身份自豪

       李力今年45岁。2003年,他从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经过多个科室轮转后,留在了急诊科。

     “当时年轻气盛,一腔热血。”再次回想起当初的选择,李力话里话外透露着对自己作为医者的自豪,因为急诊科对医生应变处理能力要求高,而且能够短时间让病人脱离险境甚至转危为安,这种“妙手回春”的成就感比其他科室来得更直接。

       刚到急诊科那两年,科室还不够健全,人员、设备都严重不足。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患者喝了农药,接到求救电话后,李力跟随救护车准备将其从椑木卫生院转到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因为有机磷中毒,路上患者不停呕吐,还突然出现呼吸停止。当时,救护车上没有气管插管设备,危急时刻,李力直接跪在救护车上口对口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10多分钟赶到医院后,早已等候在此的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最终抢救成功,挽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外出培训带回新观念新技术

       2006年,初到ICU,李力意识到这是一个对医生业务水平要求更高的科室。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ICU医生,李力开始重新认真学习大量的医学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2016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进修学习,让他受益匪浅,并且深刻理解了“医疗规范”的含义。举例来说,他要求科室医生所有的治疗措施必须有依据,不能用“我觉得”“好像”这类模糊词汇。

       更重要的是他带回了新技术,比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规范化治疗,这在疫情流行期间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再比如ECMO,可以替代心脏和肺,为严重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抢回一线生机。

       激励患者燃起生命之光

     “我能活过来真的太不容易了,真的特别特别感谢他们。”8月15日,28岁的刘某谈起在ICU死里逃生的经历时感叹道。

       4月30日凌晨,刘某因为胎盘早剥大出血被转到ICU,历经严重休克、心衰、呼吸窘迫、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多重生死考验。大部分时间,她的意识都是模糊的,只要稍微清醒点,她就能感觉到身边有医护人员来看她,握着她的手,在耳边鼓励她:“加油,挺过去。”最终,刘某得以战胜病魔。病情稳定后,刘某转入了内江市妇幼保健院。令她感动的是,转院后,李力还去看望过她。8月初,刘某特意做了一面锦旗送给ICU医生。

       在ICU工作多年,李力见惯了生离死别,会因救回一个生命而骄傲,也会因一个生命的去世而沮丧。每每此时,他总是想起前辈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正因如此,在面对家属时,他总是十分温和。与家属沟通的时候,他会直接告知病情进展情况,也会为他们树立信心。 (陈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