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19年1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诚信
王然

小雪刚过,气温陡降。片片银杏叶在寒风驱赶下,犹如只只彩蝶在寒风中不停地翻滚飞舞。


银杏树下,几间简陋的小屋,住着一户诚姓人家,世代与农为生,与树为伴。房屋的主人名叫诚信,他们生活虽不富裕,但活得开心。春去秋来,诚信总会望着银杏树对家人说,你看,银杏树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留在世上,要是我们能像银杏树那样该有多好啊!


“不好了,不好了,你的婆娘玉珍被车撞了……”一位邻居在电话里对诚信说。


在乡镇医院,经过10天治疗,玉珍病情不见好转,转入上级医院。诊断为严重颅内损伤,全身多处骨折,肺部挫伤,生命垂危,转入重症监护室。


几年前,诚信的儿媳煮饭时,脚被严重烫伤,治疗前后花费了6万余元,还欠下外债。


屋漏偏逢连夜雨。眼看外债快还清,诚信90岁高龄的母亲又不慎摔伤。虽然伤情不严重,毕竟是老人家,在医院住了2个多月,又是一大笔开销。这次又赶上妻子出了车祸。


玉珍在重症监护室期间,无法进食,只有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一瓶就要80多元,加之还需成人的纸尿裤、护理垫等开销,每天需要150元左右,算上治疗费,每天至少上千元,对于这个以农为生,家无余财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挽救妻子的生命。”诚信坚定了信念,拒接了邻居放弃治疗的建议。


话虽如此,面对妻子昂贵的医疗费用,诚信一筹莫展。儿子儿媳也急忙从深圳赶回来。一家人就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屋,省吃俭用,轮流照顾。


玉珍的车祸判对方全责,事故赔偿金却一时不能到位。眼看住院费用一拖再拖,诚信十分着急,四处筹集的几万元,仍是杯水车薪。


眼看拖欠的费用越来越多,诚信在医院里都不敢正视医生和护士的眼睛,怕他们催费,而自己又拿不出来,又怕医生停药……成天在走廊里毫无目的地晃悠着,几次想走进医生办公室,脚刚抬起却又返身离去。
诚信的举动引起了主治医生仁心的注意。


“诚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诚信将自己家庭的窘况一五一十告诉了仁心,表示自己绝不放弃对妻子的治疗。


“别急,我来想办法,看看能否通过院部来解决……”


半年后,玉珍康复出院。诚信深感欣慰。想着拖欠医院30多万元的医疗费,诚信心里总不踏实,总睡不着觉。


玉珍出院不到一年,诚信拿到肇事方的赔款。


次日,正是银杏叶黄时。诚信用轮椅推着妻子来到仁心的办公室,满含热泪,向所有医护人员不停地鞠躬,感谢他们曾经的付出,并将所有欠款补齐。


分别时,仁心再次查看了玉珍病情恢复情况,并嘱咐诚信一些日常护理等事宜,让这位朴实的汉子一度哽咽。
“哎,真是个大傻子,还把钱主动送给医院……”


“真傻到家了,人都出院了,不给钱,他们还能把你咋个办……”


听见邻居的众说纷纭。诚信挺直了身体,望着金黄的银杏叶,那叶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金子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