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3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喝酒的认知误区
陈长添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喝酒后脸红的人,酒量都比较好,而且是越红证明酒量越好,越喝得。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关于喝酒的认识误区,健康饮酒,身体才会更健康,生活才会更幸福。

       酒精的吸收和排泄

       人体摄入酒精后进入胃内,约10 左右被胃液吸收,剩下的部分被胃液稀释后进入小肠,由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

       进入血液后的酒精,约90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被肝脏分解代谢,剩下的部分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的水蒸气排出体外,所以喝酒多了的人,你靠近他会感觉到明显的“酒气”。

       由于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细胞,不论酒量的大小,喝酒都会引起胃肠道的损伤,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酒精的代谢过程

       进入肝脏的酒精,首先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酸(醋的主要成分,对人体无害),乙酸在肝脏P450酶系的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CO2)和水。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水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至此完成整个酒精的代谢和排泄。但是肝脏对酒精的代谢通常较为缓慢,而胃肠道对酒精的吸收就快得多,所以解酒的过程通常都会很漫长,比如头天晚上喝醉了,可能第二天还会有醉酒的表现。

       喝酒脸红的原因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酒精的代谢过程会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其中的乙醛对人体有极强的毒副作用。

       首先,它可以导致人体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组织液渗漏,表现为皮肤潮红,以脸、脖子、上胸部和眼睛最为明显;其次,它具有极强的致癌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致癌物分类,乙醛属于一级致癌物(有明显证据证明其对人体细胞致癌)。事实上,如今肝癌的高发生率与喝酒关系很大。

       乙醛脱氢酶缺乏的人群在喝酒后,酒精通过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变为乙醛,而乙醛不能转变为乙酸,从而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致使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组织液渗漏,出现皮肤潮红的表现(喝酒上脸)。我国大约35 的人群体内是缺乏乙醛脱氢酶的,所以这部分人应当少喝酒或不喝酒。

       喝酒后的不同表现

       如果您在喝酒的时候留意一起喝酒的朋友的表现,您可能会发现一些趣事,有些朋友喝酒后面色正常,无论喝多少都不会改变;有些朋友喝酒后会表现为面色潮红;有些朋友喝酒后就表现为面色苍白,如果再多喝一点,可能就直接倒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酒后面色正常。这部分人群是因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都很高而且量足够多,吸收的酒精能够迅速被代谢和排泄掉,所以基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表现。

       酒后面色潮红。这部分人群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正常或很高,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很低或量不够,出现乙醛堆积,进而出现面色潮红。

       酒后面色苍白。这部分人群体内两种酶的活性都很低或量都不够,在饮酒后,酒精入血将血液稀释,表现为面色和皮肤苍白,这部分人群应当避免饮酒。

       喝酒的一点建议

       如今生活水平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也变多,免不了聚餐饮酒。为了健康,更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给出一点点喝酒的建议。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的推荐,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g(折合酒精度60°)、女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15g(折合酒精度60°)。如果是肝炎、高血压、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当绝对禁酒。

       综上所述,喝酒脸红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从而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的表现,不是说明脸红酒量更好,相反这部分人应当避免饮酒。希望大家正确认识饮酒,健康饮酒。(成都市新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