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8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推进优化门诊服务流程试点
看病只挂一次号 一次挂号管三天
本报记者 方继莲 白华宇

       60岁的李女士因为头晕,8月1日下午2点来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做了一系列检查,“检查结果拿完都下午6点半了,医生下班了,我们在公众号上看到,可以第二天来免费找医生看报告。”8月2日上午,在导医的指引下,李女士拿到了三日复诊挂号单,而挂号单上写着挂号费用0元。“这样既为我们患者提供了方便又节约了费用,真的很好!” 

       这一体验,基于近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印发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门诊体验工作试点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包括延长挂号有效期、实施院内“一卡通”、实施医联体“一号通”等任务。将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金牛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网格化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为试点,实施门诊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门诊患者就医感受,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

       8月2日,记者带着大部分患者关心的如何实现“一次挂号管三天”“一人就诊只挂一次号”等问题,来到了试点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一次挂号管三天”,患者这样做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王京表示,本次试点工作从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很多工作需要稳步推进,比如患者关心的“一次挂号管三天”等问题,目前主要针对当日无法出具检验/检查结果、不能明确治疗方案的病人。

       王京对三日内免费复诊的流程进行了讲解: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如果医生判断当天检验/检查结果出不来,医生会开具“三日内复诊预约申请单”,待结果出来后,患者可以拿着复诊预约申请单和检验/检查结果到导医台办理复诊预约手续,然后到窗口免费挂号,进入当天的正常就诊流程。

       而所谓“一人就诊只挂一次号”主要针对疾病所合并的并发症、需要转诊至其他科室进一步诊疗的患者。针对这种情况,医生会开具院内“一卡通”申请单,患者须在初诊当天拿着申请单到导医台办理免挂号手续,然后就可以到窗口挂号,进入当天的正常就诊流程。

       为什么一次挂号管三天而不是七天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考虑到七天内可能会有病情的变化,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疗,三日之内复诊,医生才可能尽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处置。

       试点推行背后,做了哪些努力

       万事开头难。试点工作推行前期,各方都做了不同努力。成都市卫健委多次牵头进行调研、讨论,医院对信息化平台和门诊流程不断进行优化,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试点工作的推行,医生的工作量是个问题,医院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考虑。”王京说,医院在信息化平台方面做了优化,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复诊预约申请单时,系统会关联患者信息自动生成复诊预约申请单,申请单上注明了复诊流程,医生只需一键打印,既减少了医生的工作负担,也节约了时间。同时,医院通过进行科学的号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排队叫号规则,以确保良好的诊疗秩序及质量。

       据成都市卫健委消息,预计明年年初对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全面总结评估,后续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向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单位推广,着力打通人民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试点方案》部分内容

       延长挂号有效期

       实行“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延长挂号有效期至主要疾病诊疗行为完成,原则上不超过3天,医疗机构不得重复挂号、重复收费。

       实施院内“一卡通”

       实行“一人就诊只挂一次号”,为合并多种疾病、需要跨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跨科预约服务,患者凭居民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享受一次挂号多科就诊。

       实施医联体“一号通”

       加强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双向转诊流程。为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提前预留一定比例号源、床位,优先为家庭医生团队预留。畅通绿色通道,医联体内转诊无须再次挂号,实现上级医院和成员单位一号通用,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

       设立多学科诊疗(MDT)、药学、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施租借等服务。

       再造门诊服务流程

       鼓励提供智能导诊分诊服务,多维度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就诊科室、号源和预约,探索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形成高效的智能问诊-分诊-预约-病史采集流程。

       推广信息化预约诊疗

       开展信息化预约宣传指导,确保18~60岁人群实现100 信息化预约诊疗,为18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提供现场挂号预约。

       加强门诊号源管理

       科学精准调整各挂号渠道号源投放量,加强退号与爽约管理,建立退号惩罚和候补机制,提升号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