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07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临近婚期 小伙却被查出肿瘤
内镜下顺利切除食管内包块
□苏丹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日,准新郎小毛(化名)的心情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临近婚期,他发现食管里长了个“大包”,多家医院的医生都建议他做开胸手术。来到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内镜中心就诊后,术后不到一周他就出了院。

       内镜+超声双管齐下

       微创快速解决病灶

       家住攀枝花的准新郎小毛(化名),最近吃东西的时候,总是觉得胸口梗得慌,吃多了会吐,急忙前去医院就诊。做胃镜检查后,发现食管里面长了一个“大包”,问了几家医院,医生都建议做开胸手术,婚期将近做这么大的手术,婚礼还能如期举行吗?这可急坏了小毛,经朋友介绍了解到攀大附院内镜中心拥有最新的“不开胸,微创手术”方法后,于是怀着期盼的心情到该院就诊。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内镜中心运用内镜+超声定位技术,检查发现“大包”是位于食管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大小37.9mm×21.3mm×61.2mm。

       这一检查,也精准地了解到包块边界、深度,以及血管与周围重要脏器的毗邻关系,判断可以进行微创STER(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手术。在精心准备下,包块由张乙川主任带领团队,在内镜下顺利切除。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三天小毛开始进食,不到一个星期,就已经康复出院,进食一切正常,未出现并发症,也将如期举办他的婚礼。

       诊疗精准化

       整合医学剑指消化系统疾病

       小毛的手术能实现微创是超声内镜的功劳。超声定位作为内镜中心的“法宝”,不仅能准确找到包块的“老家”,看清它的真面目,还能知道它与周围重要脏器的毗邻关系,让手术的“禁区”变成安全区。这样医生们才能制定更优良的治疗方案,用微创的方式,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运用超声内镜引导、精准穿刺活检技术,快速、精准地获得胆胰疾病、纵隔病变、胃肠道壁外病变、腹膜后病变的一手病理结果,从而帮助临床制定诊疗计划。该技术适用于消化道早癌、出血、狭窄、异物、黏膜下肿瘤、息肉等。

       据介绍,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微创内镜中心是该院消化系统疾病中心的核心,中心由消化内科、普外科、肝胆胰外科、肝病专科等专家教授坐镇,打造“学科整合、内外融合、中西结合”新型整合医学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