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医学综合楼正式搬迁启用。当天,整个迁至新址的精神医学综合楼内,简洁明亮、布局标准规范的住院环境令患者及家属们眼前一亮。
目前该大楼可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科、心身科、睡眠医学科、老年科及辅助科室等13个科室200余间病房,能容纳床位1100张,总建筑面积32913.8平方米。
精神医学楼作为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建设项目的硬件支撑,将为该院向全省输送精神卫生人才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为改善省精神卫生中心医、教、研、防基础设施条件提供强劲的硬件支持。
“我们的关爱和专业不变,服务品质更上一层楼。”该院精神大科业务主任黄明金博士指出,医院精神医学综合楼的正式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服务理念升级
给予患者更高品质的治疗体验
大家想象中的精神科大楼,可能有着封闭的铁窗,逼仄的病房,幽深的病房走廊……然而,当走进市三医院精神医学综合楼病房,迎面看到的是简洁明快的大门。进入病区,看到的是窗明几净的开放式病房,并且几乎在每个科室宽敞的巷道尽头都能清晰眺望到蜿蜒的涪江以及越王楼全景。
黄明金介绍,精神医学综合楼的精神科病房都是按局部开放式病房设计,并采用诊疗、康复、休闲、医护办公多功能分区的病区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化的心身一体治疗技术,极力为患者打造“3H”(House、Hotel、Hospital)服务,即给患者提供融合家的感受、酒店的设施、医院的专业于一体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做到让精神科患者去‘病耻感’,让他们拥有与内科、外科患者同样的住院体验,更有尊严地接受治疗,从而增强他们的依从性,提升他们的治疗信心。”黄明金表示。
为了“让精神医学回归大医学”的服务理念得到有力支撑,在精神医学综合楼建设之初,绵阳市三医院领导班子已重点提炼精神医学建筑需求,希望跳出一般住宅建筑思维,在该市质监站的帮助支持下请项目方走访全国顶级专科医院,在该工程技术上多方探讨完善,在多方努力下让这座“去病耻化”的精神医学综合楼得以呈现。
医疗设施升级
医疗水平提升“如虎添翼”
新大楼投入使用后,医护人员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绵阳市三医院精神大科行政主任兼大科党委书记陶用富的回答是:“如虎添翼。”陶用富表示,现在没有了场地条件限制,精神科很多“高科技”将在精神科甚至是全院的诊疗活动中大显身手了。
例如精神医学综合楼三楼在原有的脑功能成像检测室等诊疗室基础上,又新增了诸如VR诊疗室、数字认知康复室、精神心理电生理诊疗室等多个诊疗室。
绵阳市三医院精神康复部副主任余波介绍,VR诊疗设备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患者模拟诊疗场景,数字认知康复设备能运用计算机辅助患者恢复计算、记忆等认知功能,而精神心理电生理诊疗设备不仅能运用于临床诊治,还将运用于精神科相关科研。
“有了精神医学综合楼的支撑,我们无论是在诊断、治疗、康复上,还是在科研上都将有重大突破。”余波表示,“同时,我们还将与社区联手开展精神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将优势医疗资源辐射到辖区群众。”
病房管理升级
诊疗服务按下“加速键”
“为适应精神医学综合楼的诊疗理念,我们为大楼设计了全套智慧病房管理系统,让病房管理从‘纸间’到‘指尖’,实现了质的飞跃。”绵阳市三医院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信息中心主任母旭表示。
精神医学综合楼每个病房都设置了电子床头牌,病房门口都设置了开放式门口屏,而这些智慧屏全部联网,总调度室在护士站。
以前床头牌是手写,更换起来费时费事,有了“床头屏”之后,患者姓名、住院号、主管医护姓名、护理等级实现了电子更新,护理工作从“纸间”到“指尖”,高效便捷;
从前患者有服务需求时只能按床旁呼叫器,护士要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先赶往护士站才能看清是哪个床在呼叫再赶往床旁,效率低下还常被患者嫌弃。未来全病区联网,医务人员无论是在病房、走廊、护士站,都能第一时间通过“门口屏”知道是哪一床的患者在呼叫,从而第一时间进行护理服务调度;
从前精神科护士都害怕夜查房,因为很多患者喜欢“躲猫猫”,看到护士前脚走开他们后脚就离开了病床,未来全区一张“智慧网”,哪位患者离开床位范围,负责总调度的“一览屏”都会第一时间显示,同时这个“一览屏”还能把控病区全网,在充分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病床管理“一览无余”。(张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