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万众期待中在成都拉开帷幕,此次大运会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精神的窗口。
医疗保障是办好大运会的重要环节,为了让运动健儿们能在比赛中展现最佳竞技状态,具备安全、优质、高效的日常医疗服务以及反应迅捷的急救医疗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四川已建立四级医疗保障体系,统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省部级医院和成都市医疗资源,建立部省支持、市级统筹、区级主体、定点保障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做好赛事侧、城市侧和全省面上医疗保障工作准备。
四川省还组建了省市联合医疗保障专家组,赛事侧选派康复运动、骨科、重症医学等多个专业的专家,为大运会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提供技术指导;城市侧选派省部级医院重症、传染、心血管等多个专业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目前,四川省为配置好赛事侧医疗保障资源,已选拔近2000名医务人员完成运动创伤处置、医源性兴奋剂知识等专业培训,在竞赛场馆、客群酒店、抵离枢纽和大运村共设置300个医疗室(点)、1个医疗中心,储备救治床位、配备救护车,做好现场医疗救治和急救转运工作,在成都市范围内统筹规划70多家医院参与大运会医疗保障。
此外,四川各地全面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助力大运会医疗保障工作。
成都市
聚焦“三项机制”建设
统筹推进各项医疗工作
建立完善赛时医疗卫生指挥调度机制。在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设立医疗卫生运行保障指挥中心,建立由国际大体联,国家、省、市卫生健康行业专家组成的医疗防疫委员会,综合运用全市医疗卫生保障信息平台、800兆电台、医疗应急保障云HIS系统、工作群等手段,健全“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灵敏”的赛事医疗保障指挥调度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城市侧赛事侧资源统筹机制。研究梳理赛事侧职能边界、城市侧兜底保障功能,成立154名国家、省、市专家组成的多类别医疗卫生保障专家组,在全市统筹规划71家医院参与大运会医疗保障,城市侧综合类定点医院预留840张床位,组建超300人的特殊血型应急献血者队伍,按照1比1备勤制选拔1790名医务人员并完成运动创伤处置、医源性兴奋剂知识等专业培训,满足涉赛相关人员“两侧”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
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在城市侧聚焦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猴痘聚集性疫情及暴发的风险,在赛事侧聚焦新冠病毒感染、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疫情及暴发的风险,针对性加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成都海关建立疑似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和处置流程,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同研判、联合处置能力。
德阳市
全力做好
医疗卫生协同保障
为配合做好大运会期间三星堆博物馆医疗保障工作,德阳市选派医护人员2名、救护车1辆,设置馆内医务室,备齐配足急救药品和常用药械;指定广汉市人民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建立应急救治联络机制,畅通就诊“绿色通道”。抽调60辆普通型救护车、11辆负压救护车,协助组建省级急救车辆支援队,做好车辆应急调度准备;结合当前“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做好防汛防灾工作准备,组织广汉市开展三星堆博物馆应急医疗救治全要素演练,完善驻点医疗处置流程,加强驻点医疗组与定点救治医院联络机制,努力在大运会期间为参观游客提供高效规范的诊疗服务;持续做好大运会前院前医疗救治工作,落实大运会前血液采集工作,保障大运会期间临床用血需求,做好比赛期间血液调配准备工作。
达州市
消除风险隐患
建立“白色屏障”
达州市立足行业特点,全力做好成都大运会期间医疗服务协同保障工作。
以“预”为主线,全覆盖抓实协同保障。成立协同成都大运会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学习贯彻协同保障大运会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以消防安全能力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提前做好应急救援、医疗物资等保障工作。目前,已成立医疗救治组、疾病防控组等4个工作组,联合市安办、市消防救援支队等专业力量,共派出7个检查组开展“迎大运 保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消除风险隐患问题14处。
以“护”为手段,全方位筑牢“白色屏障”。协助选派医务、护理骨干及后备人员,及时处理赛事期间在省内参观考察客群的医疗保障,快速办理赛事相关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开通“绿色通道”,做好医疗救治应急保障。选派疾病防控骨干及后备人员、传染病防控落实及监测预警,及时通报共享信息。已预备合格悬浮红细胞100个单位,近期将调入四川省血液管理中心,确保临床用血供应及安全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