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19年08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70年沐风栉雨,四川卫生人不忘初心
奋进健康路 医疗专家说“变”
徐咏秋 赵书平 贾杨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长期以来,我国坚持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得享健康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沐风栉雨,四川卫生人不忘初心,从“赤脚医生”到业内专家,他们用辛劳与汗水耕耘梦想;70年砥砺奋进,四川卫生人肩负使命,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病有所医,他们带领人民收获健康;70年沧桑巨变,他们既是这部伟大奋斗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今天,他们有话说……

 

陈泽林:从X射线机到多种高端设备

 

人物名片: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一个人、一台机器,就是一支“队伍”。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70多年的奋斗。基层医院医学影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我们只能在暗室里艰苦工作,我和一台30毫安的X射线机每天承担着50~125人次的拍片工作量。今天的医学影像,有了DR、CT、B超、磁共振等。“优质、高效、低耗、低辐射”的特点让医疗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我国医学影像高端设备已大规模向世界出口,我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勤奋劳动的幸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幸福!

 

陈正清:从一人独挑重任到人员完善

 

人物名片:凉山州木里县博科乡卫生院的“溜索”医生,“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者。

在2008年到2012年的这四年间,整个卫生院只有我一个人,既是医生又是护士,卫生院的所有工作都要面面俱到,经常中午饭都没时间吃,早上尽量不喝水,免得上厕所耽误时间,下午四五点病人走完了才有时间去煮饭吃,晚上要整理当天的资料,书写病历,那几年从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现在我们卫生院已经有6个人了。

 

巴桑顿珠:医院导医从无到有

 

人物名片:中国第一个获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曾历任手术室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现在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就拿我从上世纪70年代“兼职”当导医来说吧,一直到90年代都没有正规的导医。最近几年,医院聘用了懂藏汉双语的工作人员,轮流负责导医工作,病人一进医院就能看到导医台,工作人员还佩戴了红色飘带,利于辨识。未来希望甘孜州的医疗事业能够尽快赶上内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