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准大学生们迎来了长长的假期,除了旅行、学车、在家“躺平”等常规安排,很多准大学生选择“暑期变美”,出现了扎堆去整容的现象。
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
“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你的同学都割双眼皮了,你还不去割吗”“凭准考证享受××优惠!”……整容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借助媒体快速传播,让习惯素面朝天的你,忽然也有了些容貌焦虑。
“暑假必做项目——埋线做双眼皮+打玻尿酸;暑假探讨项目——某某明星的微笑唇+通过磨骨手术调整山根宽问题;大学必做项目——戴牙套整牙+蜜桃臀手术。”这是北京某高三毕业生刘夏(化名)给自己制订的新计划。谈及整容的原因,刘夏坦率地说道:“其实我想全脸整形,但没有勇气。变美了,运气都会好一点。”据了解,许多青少年和刘夏一样,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有调查显示,如今每到寒暑假、毕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00后”们已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
是谁在制造容貌焦虑
“6月底,我就经常在网上看见一些医美机构打出和暑期档、毕业季有关的营销活动,有的甚至喊出了‘毕业季、整容季’的口号。”北京市民朱晓丹告诉记者,她在浏览网页时还经常看到牙齿矫正广告,比如“××整牙人必看,暑期特惠来了”“换头式整牙”“最佳正畸是几岁,错过还有救吗”等,“越看越焦虑,也越想尽快矫正”。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建议,青少年应当调整自己对美的认知,正确认识美,充分意识到人的魅力最终来源并不是美貌,而应该努力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
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有业内人士分析,受商业利益驱动,一种简单粗暴的心理暗示正随着各类网络推文,推送给渴望变美的年轻人群:首先,制造“容貌焦虑”,以“单一审美”推翻“各美其美”,刺激整容消费。其次,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作不当关联,以“用半年工资改变自己,漂亮了每一分钟都是运气”等推文,在年轻人中实现“整形种草”。
别框定“美”的标签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所谓美的“标准答案”蒙蔽,追求所谓的A4腰、漫画腿、直角肩。但殊不知,很多人所迎合的审美观,本身就是病态与畸形的。到底是谁打着“美”的旗号,大肆贩卖焦虑?年轻人究竟应该如何走出陷阱,真正拥抱美?
在“颜值即正义”的声音洪流裹挟下,“白幼瘦”的审美观不断荼毒人们,社交媒体也进一步放大人们的焦虑。最终,美的上限不断提高甚至有些畸高,人们对于自身正常存在的“瑕疵”越来越没有容忍度。容貌焦虑愈演愈烈,诸多行业背后的乱象频生。
不可否认,姣好的容颜、超凡脱俗的气质确实是一个加分项,美并没有错,人们追求美也无可非议。但是,好看本就没有标准,漂亮无法被定义,颜值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有些过度鼓吹“高颜值”的言论,很可能是商家诱骗消费者整形的诱饵。社交媒体对美的过度渲染,也只能让原本多元的审美观不断窄化、趋向单一。
美从来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并不是只有大眼睛、双眼皮、身材纤瘦才算美,也并不是只要拥有了这些就能成为人生赢家。这些被框定的“美”的标签,本就是对美的扭曲,对人的苛刻。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