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19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因患食管癌晚期无法手术,他的生命或许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
男子被判“死刑” 免疫新疗法逆转命运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黄黎 赖谦

两个多月前,一男子突发晚期食管癌,无法手术,危在旦夕;两个多月后,肿瘤急剧缩小,他成功走下手术台,焕发生机……这一奇迹的发生,都归功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团队以及多学科联合专家组的全力以赴,特别是术前化疗+免疫治疗这一全新的辅助治疗方法,为患者病灶的缩小立下了功劳,实现了从“不可手术”到“可手术”逆变。再加上后期高质量的胸腹腔镜联合下行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为患者的“起死回生”创造了奇迹。

 

吃饭有点哽
一查竟是食管癌晚期

 

60多岁的杨大叔家住泸县得胜镇。去年农历冬月,他在广东打工时出现吞咽困难现象。“感觉吃干饭有点哽噎,吃稀饭、蔬菜等软食不太明显。”杨大叔说,当时他也没怎么在意,就在药店里随便买了点药吃,情况暂时缓解了。
今年4月下旬,他再次出现了吃饭哽噎的情况,吃药后不见好转,便在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胃有问题”(胃与食管相连)。于是,杨大叔匆匆赶回老家,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详细检查被诊断为食管癌晚期,肿瘤已达8cm×6cm,无法手术。如果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他的生命或许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

 

背水一战
免疫新疗法创造奇迹

 

“父亲为了这个家,辛苦操劳一辈子,眼看即将过上好日子时,却遭此厄运,我们都心有不甘!”女儿杨女士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她都想救父亲一命。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专家们也在想方设法为杨大叔的治疗出谋划策。现有的治疗方案已很难有效改善病情,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目前比较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经专家们共同讨论,制定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法。
治疗两个周期后,杨大叔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吃饭不哽了”。同时,经食管CT检查发现,肿瘤缩小至2cm×1.5cm,病灶奇迹般地减小了2/3。医生还告诉杨大叔,他具备了手术指征,可以做手术了。杨大叔和家人都惊喜不已。

 

手术成功
患者快速康复

 

术前,经胸部免疫治疗MDT(多学科协作)会诊,制定了胸腹腔镜联合下行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的手术方案。
7月14日下午3:00,杨大叔被推进了手术室。在胸外科主任戴天阳教授的带领下,一场高难度的胸腹腔镜下颈胸腹三切口手术顺利完成,历时5小时左右。
“食道在狭窄的空间里,与气管、静脉等相邻,所以在外科治疗属于难度较高的大手术。而我们采用的是微创方式,仅在患者身上开了3个小切口。手术很成功,病灶清除得非常彻底,后期复发的可能性较小。”戴天阳教授介绍。
术后,经过短暂的观察,患者一切指标正常。6天后,开始逐渐恢复饮水、进食,11天后康复出院。“现在吃饭不哽了,除了开刀的伤口偶尔还有点痛,其它都与正常人没啥区别。”杨大叔开心地说。出院前,杨大叔与家人特别向胸外科团队赠送了锦旗,表达全家人的感谢之情。
“目前,患者基本算是临床治愈了,如果要想达到5年、8年、10年的生存目标前景,后期还需继续巩固治疗。”戴天阳教授说,术后,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为杨大叔制定了化疗+免疫治疗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时间初步定为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