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19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麻醉科干了一件事 牵动“三方”神经
刘杨

绵阳市中心医院“全新”功能的麻醉门诊试运行,“医、保、患”三方受益

近日,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联合多部门干了一件“大事”——“全新”功能的麻醉门诊试运行。这个“新”不在于外在装潢与设备的新,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改变传统术前访视模式。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一个关口前移,却牵动着“医、保、患”三方的神经。让我们一起走近麻醉科主任李军,解密小小门诊背后的奥秘。 
    问:我们知道,医院早在2010年就开设了麻醉门诊,此次试运行的麻醉门诊究竟有何不同?


李军:麻醉门诊之前开展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拟行门诊无痛检查病人和日间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评估,尽管工作量逐年大幅度上升,但远远没有达到开设麻醉门诊的预期。此次的关键点在于将术前访视纳入麻醉门诊体系,将传统的住院后术前访视模式前移至住院前,不单单是扩大麻醉门诊的业务范围,更是最大程度地减少麻醉手术相关风险、术前住院时间,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问:看似小小的一个流程优化,是如何达到“医、保、患”三方满意的?

李军:就患者而言。按照以前的术前访视模式,往往需要术前一天才进行麻醉访视,而随着医院业务量的扩展,每天手术量也大幅上升,麻醉医生跟完手术往往都是晚上八九点了,患者就得一直等着麻醉医生来,有的时候甚至十一二点,我们的麻醉医生又不得不把患者叫醒。如此一来,就医体验和就医质量就会打折扣了。这种情况下,倘若评估不过关,术前一天告知患者,手术需要暂停,对于患者、主刀医生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而现在,将关口前移后,患者直接到麻醉门诊,从被动等麻醉医生到主动去找麻醉医生,让评估更为及时。大大提升了床位周转率,减少了患者术前等待日和住院日,有效地节约了住院费用。对医保而言,不再支出术前无效的床位费、护理费等,节约了资金。对医院而言,床位周转率提升带来医院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必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问:对于麻醉门诊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呢?


李军:目前试运行的科室只有4个,下一步我们希望能逐步在全院推开。其实,目前全国有30余家医院实行了该模式,有很多借鉴的经验和可吸取的教训。在川内我们尚属“吃螃蟹”的第一家,该项目是对麻醉学科管理深层次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我院日间手术开展日益成熟,流程管理已趋于完善,且麻醉及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该项目实施也具有了医疗技术上的保障,绵阳市医保局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相信定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