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19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30年 同样的病不同的“命”
陈施妤

从一把草药是全村人的希望,到西药进入寻常百姓家;从大医院排队挂号难到绿色通道带来的便捷;从条件简陋的看病环境到干净整洁的独立卫生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和我省的卫生健康好政策不断落地,带给基层群众的不仅是看病就医的便捷,还有健康的保障。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美沃乡和尚村有这样一位村医,他见证了一项项卫生健康好政策在基层地区给老百姓们带来的变化。他叫范茂兴,今年48岁,从小就帮着村医父亲配药包药的他,在父亲去世后挑起重任,保障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关键词:健康意识

从拒绝倾听到主动了解

 

最初,村民们看病的地方是在范茂兴家的一间卧室,2015年,当地学校有一个房间维修出来做卫生室使用,直到2018年,在县卫健局的支持下,终于有了配备专业设施的村卫生室。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变化,几十年来,范茂兴做的最寻常的一件事情就是给村民看病。而随着乡村的发展,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大量的老年人与儿童在村子里生活,他有了一项新的工作——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在范茂兴眼里,这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开展。一开始,他挨家挨户上门去跟村民讲健康知识,而村民们认为自己既没生病又没吃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听这些,常给范茂兴吃“闭门羹”。经过认真思考,他改变了原来到田间地头、偶然碰到就讲的做法,而是选择在农闲时候给村民讲关于季节性或区域性易发疾病的健康知识,让他们清楚了解这个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办法,如果发生身体方面的不适,应该及时地治疗。
“渐渐地,很大一部人转变了以前的守旧观念,懂得了早发现、早治疗,甚至经常有村民主动来问我如何进行保健。”说到这里,范茂兴的脸上有了笑意,“现在网络发达了,我给村民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方便他们及时向我咨询,我把一些健康知识发到群里,大家会互相交流,氛围特别好。”

 

关键词:大病报销

从不敢看病到看得起病

 

除了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户人家,国家医疗卫生好政策的普及更是宣讲的重点,由于偏远地区文化水平落后,大多数人不太理解一些补助政策的内容,范茂兴就耐心地跟村民解释,同村的范茂德就享受到了大病报销政策带来的好处。
“第一次见到范茂德时,他一瘸一拐地走进卫生室里抓药,我看他的病情比较严重,就立马骑着摩托载他去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内风湿关节炎。医生建议他去省里的大医院看看,他当时就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因为长期腿脚不便,他失去了劳动能力,不仅无法为家庭增加收入,还需要服用药物,导致家庭经济情况不断变差。我想这就是他不愿去大医院的原因。”范茂兴回忆,当时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没有改变范茂德的想法。
“回到村里之后,我一想到他的腿如果不及时治疗以后会面临瘫痪的危险,便隔三差五地去他家给他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答应了。我就开着车送他去省人民医院检查,得知需要做手术,范茂德又不愿意了。住院10多天后他回到村里,勉强站起来走了几天,他又走不动了。”范茂兴心想这样下去不行,又载着他去都江堰人民医院做关节置换手术,正好他赶上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报销政策,本该花费4万多元的手术费,最后医保报销加上医院的补贴,他只花了一些生活费。病治好了,现在他做了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不错。
范茂德的故事在村里传开之后,村民都对国家的政策连连叫好,以前生病不敢去大医院,如今他们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了。

 

关键词:绿色通道 

从错过治疗时间到及时获救

 

谈及国家政策惠及基层老百姓,除了医保报销,还有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尚村支部书记王晴飞长期患有高血压,范茂兴总是劝他少喝酒、不要抽烟,而他并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里。一天,他突然感到头部剧痛,通过他表现出的症状,范茂兴判断应该是颅内出血,于是马上送他去县医院检查,果不其然。
过去,这种情况下的病人十有八九是救不回来的,王晴飞能成功地得到救治,得益于前来当地扶贫的干部们跟省医院取得联系,为他开辟了绿色就医通道,使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
“在1989年,有一个50来岁的老奶奶与王晴飞是同样的情况,当时道路不通,村里的医疗设施落后,更别想与省里的医院取得联系,尽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够挽救她的生命。”范茂兴感慨道,“现在村民们能快速得到省里专家的救治,还是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好。”当问到范茂兴在基层默默为群众付出的动力是什么,他说:“没有入党以前,我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心没有安定的地方,也没有人来约束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在党性的约束下,我觉得自己有了信念感,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