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19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说说安全输血那些事儿
亲人间输血 可能是件要命的事
宜宾市中心血站 胡 可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伤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输血也是一项多环节、高风险的技术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输血必须严格把握和遵守相关安全输血原则,坚持科学用血、合理用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安全输血那些事儿。

 

O型血是万能血吗?


按照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浆中抗体种类的不同,人的血型可以简单分为四种:A型、B型、O型和AB型。其中,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浆中有抗B抗体的是A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浆中有抗A抗体的是B型;红细胞上两种抗原都有而血浆中两种抗体都没有的是AB型;红细胞上两种抗原都没有而血浆中两种抗体都有的是O型。不同型的血液混合后,同型的抗原和同类型的抗体会产生凝集反应。当把O型血输注给其他血型时,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带有A或B抗原,配血主侧不会产生凝集反应,输入异体几乎不会产生太大的输血反应。在过去的输血中,在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同型血液的紧急情况下,确实可以把少量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患者。因此,有人就把O型血称之为“万能血”。
但是,随着输血技术的进步,安全输血意识的提高,这种说法早已站不住脚了。O型血的人尽管其红细胞表面不存在A或B抗原,但在其血浆中却存在抗A和抗B的抗体,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输给A、B和AB血型的患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而且血清中所含抗A和抗B抗体的浓度又很高,将会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因此,O型血属于“万能血”的时代早已过去,同型血输注才是真正最理想、最安全的输血原则和方式。

 


亲人之间可以输血吗?

 

亲人之间(特别是直系亲属之间)的输血其实是很危险的行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为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发一种名为“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下简称TA-GVHD)的严重输血并发症,虽然其发病率只有0.1%左右,但死亡率却高达90%~100%,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
TA-GVHD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在接受异体输血过程中,由于输入的血液里含有活性淋巴细胞而导致的输血并发症。如果这些活性淋巴细胞输到没有亲缘关系的人身上,并且受血者不存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受损的情况,因为遗传基因的不一致,受血者本身的淋巴细胞就会识别、排斥并杀死这些入侵的活性淋巴细胞。但是,如果是直系亲属间输血,由于两者一部分遗传基因相同,抗原的相似性较高,受血者无法识别输入的供血者的活性淋巴细胞,加上受血者免疫出现严重缺陷或受到抑制,免疫力水平很低,供血者的活性淋巴细胞容易“反客为主”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将相对脆弱的受血者的皮肤、消化道、肝、肾等组织、器官视为异己,进行免疫性攻击,造成器官严重损害,以致受血者死亡。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父母子女之间,所以原则上不允许直系亲属间相互输血。

 

血液的“窗口期”可以避免吗?

 

“窗口期”指人体感染某种传染性疾病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相关传染性指标(如:抗原或抗体)的这一段时间。同时,人体血液中可能含有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都同样存在着“窗口期”问题。目前,全国所有血站都已经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献血者血液的检测,大大缩短了窗口期的时间,如HIV的检测窗口期已被缩短到5~7天。但是,由于窗口期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现有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所以在临床输血中这个潜在的风险永远存在。因此,为了避免输血风险,临床输血治疗应坚持做到以下原则:一是能够不输尽量不输;二是能够少输尽量少输;三是大力提倡成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