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3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聚焦妇幼需求 构筑一流学科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程序 本报记者 牟津雨

       今年初,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正式启用小儿外科,这也是龙泉驿区首个独立的小儿外科。成立至今,该科室已诊疗患儿约1000人次,完成包皮扩张分离术、多指切除术、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术、肠套叠手法复位术等各类手术多台。科室的创建之路,也印刻着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重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学科发展和特色专科建设为重点,依托医联体优势,扬优成势、补短为长,扎实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临床服务能力。”该院领导表示,作为区域性妇幼保健高地,医院不断强化功能定位,聚焦患者需求,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强业务 全力打造特色专科

       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负责人陈晓春解释,由于孩子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疾病的特殊性,儿童疾病需要专科专治。“因此,将小儿外科从外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非常有必要。”

       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小、身体小、腹腔容积小、组织器官小,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对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对麻醉水平和围手术期护理的要求也很高。目前,能够单独设立小儿外科的医院并不多。“整个成都也仅仅只有几家医院开设了,对于区级医院来说,开这个科室更是不简单。”该院领导介绍,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勇敢挑战这一高难领域,“不是买台先进的仪器,而是加强学科建设。”

       开设小儿外科只是该院提高学科建设成效的缩影。近年来,该院全力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更年期保健专科、孕产期保健专科获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首批妇女保健专科,康复科获批为第一批孤独症防治规范化建设培育单位,妇产科顺利通过市级重点专科验收,新生儿科、医学检验科、护理学、更年期保健专科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儿科成功转化为成都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重人才 外引内培建强队伍

       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集聚,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陈晓春就是该院引进的相关专业人才。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工作辛苦、风险较高,全国范围内儿科医生都面临较大的缺口,其中小儿外科医生因为专业、技术要求高,更是稀缺。“一般都是大城市、大医院才有小儿外科医生。”陈晓春原本也可以选择留在大医院。2019年他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那里,我接触了很多来自基层的患儿,因为当地没有小儿外科专科,疾病不能得到早期筛查、及时处理,导致严重后果。”陈晓春明白,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如果自己到基层去工作,能让更多家庭在最初的绝望中重拾希望。“我当初选择小儿外科,就是希望能够为更多患儿带去希望。”带着这样的初心与动力,2022年底,陈晓春结束规培,来到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贴民心 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陈晓春到来后,该院领导高度重视,决定由陈晓春牵头成立小儿外科,填补区域内该学科的空白。

     “过去龙泉驿的小儿外科患儿只能前往成都市区大医院治疗,耗时耗力耗财。特别是有的患儿病情较急,转院途中还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所以,我院开设小儿外科也是聚焦患儿、家长的需求,尽全力为他们服务。”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群众对高质量服务的期待越来越迫切,看病就医不再满足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追求优质医疗服务、更好的就医体验。面对妇女儿童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该院将以打造重点专科为契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力争将专科打造为更具优势和特色的专科,朝着亚专科化、专病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妇幼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未来,我们还希望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开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修补术等较高难度的手术。提高龙泉驿区儿童疾病诊疗水平,完善儿童健康服务网络。”陈晓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