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3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互联网+”让患者就医变“三心”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本报记者 牟津雨

       6月3日~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曹雪涛一行来川调研。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曹雪涛一行详细了解了该院互联网建设情况。

       作为凉山州内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近年来,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民族地区地域广阔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强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该院持续聚焦群众就医过程的操心事、烦心事,持续探索“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彝汉双语服务”新模式,以更省心、更安心、更舒心的“三心”为目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疗

       让患者就医更省心

       近年来,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复诊、在线续方、药品配送、线上报告查询、用药咨询。同时,医院加强诊后管理工作,让医生能主动追溯部分健康意识不强、未按要求定期复诊的患者,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此外,组建了心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等健康管理微信群,24小时为患者提供随访、咨询、用药指导等全病程管理服务。

       秉承“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依托电子健康卡,实现手机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就诊提醒、诊间支付、检查报告查看等。同时,推出电子票据、电子健康卡、医保结算自助终端机、“云病案”、病历复印自助打印等便民利民举措,让患者少跑路、少排队。针对老年患者,医院还在门诊大厅提供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打印报告等一站式服务,并有导医和党员志愿者引导协助老年患者就医。

       互联网+护理

       让患者就医更安心

       今年该院还创新开展了“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采取“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模式,提供伤口造口护理、PICC管路维护、母婴护理、新生儿护理、糖尿病护理、腹膜透析护理、基础护理等专业护理服务项目。

       对于需要护理的患者,只需在手机上一键预约就有医护人员上门护理。满足了失能患者、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者、母婴等不同人群的居家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全程持续的护理服务。

       互联网+彝汉双语服务

       让患者就医更舒心

       针对语言交流不畅的部分少数民族患者,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大力推广彝汉双语服务模式及彝汉双语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制作病区入院健康教育二维码,患者扫描二维码即可选择彝语进行健康教育播报。拍摄各类彝汉双语健康宣教片,并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推送,满足患者健康需求。

       该院还精心培养一批彝汉双语护士,从全院护士中遴选出不同地域的彝族护士担任培训师资,利用音译教学、情景演练、对话交流、建群沟通等多种形式,为学员讲授医院常见彝语会话、入院介绍、特殊用药及出院指导等实用内容,极大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患者看病就医语言交流不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