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6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突聋怎么办 能自愈吗
刘明霞

       突发性耳聋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大多数病人恢复很好,效果的好坏既与病情的轻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治疗的时机和治疗的方法有关。那么,突聋后到底该怎么治疗?可以自愈吗?下面就结合临床实践,对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突聋的主要表现

       听力突然下降,一般程度较重。突发性耳聋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可在数分钟、数小时、1天内、3天内降到最低点。

       耳鸣。绝大部分突聋伴有耳鸣,也可为突聋的始发症状。耳鸣可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或为始发症状。患者会突感耳鸣,可为一侧或双侧耳鸣。耳鸣音调较高,如蝉鸣声。

       眩晕。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性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可于听力下降前后出现。眩晕多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感、听觉敏感或重听。重度耳聋者更常见。约50 突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耳部闷胀感、堵塞感。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精神心理症状,如失眠、焦虑等。

       突聋的发病原因

       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特发性突聋。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原发性的,一种是自发性的。原发性突聋又称为特发性突聋,原因不明,但是通过临床病例及通过医师数据研究,发现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病毒感染,比如在诊断突发性耳聋之前,可以询问患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有无疱疹病毒感染的病史。血液循环障碍,内耳的迷路动脉是一个终末动脉,缺少侧支循环,如果血液循环中的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流就变慢,容易形成血栓致堵塞,从而导致内耳发生供血障碍,发生突发性耳聋。继发性的突发性耳聋,一般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内耳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突聋的好发人群

       本病高发于40~50岁年龄段人群,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并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应该警惕该病就在我们身边,必须引起重视。

       突聋能自愈吗

       有研究显示少数突聋有自愈倾向,但比例极低,在1 左右。突聋属于耳鼻咽喉科疑难重症和急症,预后跟病情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大大降低突聋的好转治愈率。尽管突聋有自愈可能,但是鉴于绝大部分患者不能自行好转,而延误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甚至会导致终身听力残疾,因此不建议突聋患者坐等自愈,应该尽早积极治疗。

       发生突聋该怎么办

       目前对突聋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开始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的疗程与预后密切相关,一周内进行治疗,治愈率相对较高,一般治疗疗程为两周左右。

       大多数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突聋,除输液和口服药物等一般治疗外,配合中医针灸、揿针埋针、穴位注射及中药熏药浴足等中医外治,对提高突聋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

       突发性耳聋可分为4种不同类型,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才能对症治疗。低频耳聋的病因是内耳水肿,治疗以消除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高频耳聋的病因是内耳离子通道损伤,主要用改善内耳微循环和离子通道的药物进行治疗;扁平型突发性耳聋和全聋型突发性耳聋,主要是由于血管痉挛或血管栓塞,内耳微循环障碍所致,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此外,高压氧是突发性耳聋耳鸣治疗的常规手段,疗效较好。

       怎样预防突聋

       1.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3.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4.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慢性疾病。

       5.减少噪声刺激,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主要以预防为主,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减少突聋发生的关键。如果不幸发生则需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治疗可能会留下终身听力残疾。(绵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