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3版(2019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谈谈脑出血的病因及预防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黄学

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俗称脑溢血。脑出血一旦发生,就是在和死神进行争分夺秒的赛跑,早期的有效治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还可减少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而多了解脑出血的病因和诱因,注意调节生活,积极去预防和治疗潜在的疾病,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此病一般多发于老年人,家里有老人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下。

脑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临床上将脑出血分为两类: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畸形、先天性脑动脉瘤、脑淀粉样变性、血液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疾病就常见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这是一些疾病上的因素。
生理上的因素以外界因素刺激、情绪波动大、不良生活习惯这三个因素为主。临床上,在春夏、秋冬交替时,脑血管病较常见。因为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是可以被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所影响的,例如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肾上腺激素的升高,血液的黏稠度会改变,同时增加了毛细血管的收缩和导致其脆性增加。如果颅内血管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些较为明显的变化,血压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引发脑出血。
情绪的起伏波动是导致脑出血的一个重要诱因,如有些人在极度悲伤、高兴、恐惧等情绪下,可能就会由于情绪短时间的波动较快,交感神经出现兴奋状态,心跳加速、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原本就比较脆弱的血管破裂形成脑出血。有研究证明,临床上近35%的脑出血病人发病都是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
平时的生活习惯对人体也有较大的影响。不好的生活习惯——吸烟,会增加人体血管的脆性,血管脆性增加后,对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下降,脑血管就容易出现破裂。而长期饮酒也是如此,会破坏血管的收缩舒张调节功能,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的脂质产生沉积,血管条件变差,脑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经常过度劳累,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血黏度会增加,血管条件被破坏后也会出现脑出血。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平时要注意控制血压,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能明显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预防脑出血?
从上文导致脑出血的病因中可以总结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情绪过分激动;调节饮食,饮食要做到“低糖、低盐、低脂肪”,摄入一些高纤维、高蛋白饮食,少食胆固醇高的油炸食物,忌浓茶、咖啡;不暴饮暴食,晚餐七分饱,多吃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戒烟戒酒;做运动,如广播体操、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预防便秘;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为最佳,因温度太低、温差太大都会引起皮肤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脑出血发生时有一些先兆出现,如剧烈头痛、头晕、晕厥、突然失语、一过性黑朦、突然肢体麻木、乏力等,就要警惕脑出血,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没有什么比生命健康更重要,大家平时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不舒服也不要讳疾忌医,应该尽快就诊,这样才能及时地扼制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