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那时开展健康科普只能是和病人面对面讲解,费时费力效率低。后来,开始制作宣传手册,发放到患者或家属手里,无聊时翻一翻,有了症状时翻一翻,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多年来,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主任医师、脊柱病科主任王传恩始终致力于开展医学科普,他告诉记者:“如今,随着新媒体发展,在医院公众号即可发表图文并茂的医疗科普文章,然后将内容转变为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讲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欣喜地说道。
一段难忘往事的启迪
1994年冬天,王传恩进入临床实习。时光飞逝,如今,他从医已近30年了,接诊过的患者数以万计,然而,有一位患者却让他终生难以忘怀。
“医生,快帮我看看,我感觉额头胀痛,像要爆炸了一样。”王传恩在耳鼻喉科门诊接诊时,遇到一位52岁的农村妇女,因为鼻泪管堵塞,在门诊进行右侧鼻泪管摘除术,术后加压包扎并嘱咐患者两天后复查。“当她来复查时,站在眼前的这个人让我大吃一惊,竟以为是年画上的南极仙翁下凡。”王传恩赶紧给她取掉加压包扎的绷带并消毒换药,“在取下绷带的瞬间病人胀痛立刻缓解。”王传恩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询问病人:“为什么已经非常难受了还不松开绷带呢?”病人答道:“我不懂,以为是正常的,不敢松,怕伤口裂开,想到反正就两天,忍忍就过去了。”
病人的回答让王传恩在感到震惊的同时,开始进行深刻反思:如果我在包扎的时候能顺便提一句,“如果感觉额头肿胀严重就把绷带适当放松或及时到院就诊”,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结果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意识到医学知识普及对大众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也许医生多嘱咐几句话,就可以减少患者许多的痛苦,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健康科普也需要技巧
王传恩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在过去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有的患者甚至把电视中的广告当作万能、有效的“良方”,并对其深信不疑。还有很多人认为,治疗骨质疏松补钙就够了,因此,本着多多益善的心态,购买各种各样的补钙药、保健品,却并不知道什么药是最适合自己的。最后,捞了个“三没”:钱没少花,罪没少受,还没效果。
近年来,王传恩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接触到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都认为上年纪了弓腰驼背、腰酸背痛是正常老化现象,并不觉得是疾病,没必要到医院检查,有不舒服就忍着,拖到后来连门也出不了,生活质量非常低下。”王传恩十分惋惜地说,这是源于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不了解,不知道如何系统地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如何让老年人具有健康骨骼,相关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是椎间盘,为何你如此突出?”“我没有受伤,怎么就骨折了?是不是所有的骨折都有受伤史?”……在长期开展健康科普的过程中,王传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认为,健康科普宣传也需要技巧,要跟上大众潮流,选择有趣的、当前的热点话题并通过适当的转换,选择合适的标题进行科普,“换句话说就叫蹭热点,这样效率会更高。”他笑道。
他与患者的3次巧遇
“我没有受伤,咋就骨折了?”这是王传恩第一次遇见某位患者时她说的话。当天门诊时,一位中年女性坐在轮椅上被推了进来,坚称自己的腰“闪”了,想让王传恩给她做理疗缓解疼痛。王传恩对患者进行了问诊、查体,结合症状体征及年龄后表示,“不排除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为了明确诊断,他建议患者先拍个片,看是否发生了骨折。当患者第一次听到“骨折”二字时,立即说道:“我没有受伤,怎么可能发生骨折啊?我就是个腰扭伤,做做理疗就好了。”
第二次遇见这位患者时,她又是坐着轮椅被推进诊室的。这次手里拿着一张片子,见到王传恩便后悔不迭道:“哎呀,王医生,真的被你说中了,我确实骨折了,那天做完理疗,虽说当时好了点,但回去就又开始痛了,翻身都翻不动。我就去拍了个片子,说我腰5椎压缩性骨折了。”后来,她在王传恩的科室进行了微创“椎体成形术”并康复出院。
第三次相遇时,这位患者推着她的母亲来到了王传恩的诊室。但与初见时不同的是,她告诉王传恩,“王医生,我母亲好像骨折了,她的症状和我上次骨折时很像。她是咳嗽后出现的腰背痛,但我母亲老是觉得我小题大做了。最后,经诊断为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这次轮到她对母亲说,“不是所有的骨折都有受伤史”。
“在大众观念里,常误认为‘只有受伤才会造成压缩性骨折’。”王传恩特别提醒,许多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初次听说自己发生压缩性骨折时,往往因为持怀疑态度而延误治疗,导致病程延长。
人物名片
王传恩,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主任医师、脊柱病科主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骨与关节专委会脊柱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规范化培训四川基地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国川省中医药学会武医专委会常务委员。
王传恩心声
1.全民科普,责无旁贷。2.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S形的脊柱万里挑一。3.站如松,坐如钟,保护脊柱轻轻松松。4.记住保暖很重要,一年四季别忘记,小心脊柱暴脾气。5.科普仅有助于了解疾病≠诊断疾病。
王医生辟谣
1.腰椎间盘突出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2.骨质疏松只会赖上老年人。3.微创手术一定比开放手术好。
科普链接
目前,骨科手术普遍存在“险、难、盲、缺”四大难题。险:毗邻重要血管神经;难:术区空间狭小、器械操作困难;盲:眼睛看不到实际操作区域,要在大脑中想象骨骼的结构;缺:缺少对病人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脊柱手术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这4个问题尤为突出,一直以来都极为依赖医生的操作,整台手术对医生的精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于年轻医师来说,没有数年、上百台手术的学习与熟悉,根本达不到独自进行手术的条件。而通过使用机器人辅助导航定位技术,在术前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CT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并在术中由机器人负责精准地将机械臂移动到术前规划所预设的穿刺路径上,误差小于1毫米,做到“指哪打哪”,使医生“看得见、打得准、拿得稳”。机器人辅助下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