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适当运动可改善骨质疏松
付佳 唐承杰 杜丹

      由于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上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国内超过40岁的男性人群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概率是5.0 ,同样年龄的女性人群患病概率则达到20.6 。运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并且可以帮助骨质疏松患者改善症状。然而,许多患者却由于担心骨折而害怕运动。这其实是一大误解。

       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当运动的好处

       运动的好处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强化肌力,避免跌倒;第二,阻滞骨骼老化进度,保持或者改善骨量;第三,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机能;第四,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当然,骨质疏松患者在运动时最好注意如下3点:

       其一,做好运动前评估:患者在运动前,最好接受专业人员的系统化评估。

       其二,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散步是老年人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简单易行,且不会影响腰椎或者股骨颈。其他诸如游泳、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之类的有氧运动可以防止骨密度下降,也很适合老年患者。

       其三,做好运动后评估:根据前期评估确定适当的运动方式,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后,再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以检查前期的运动方案合适与否,并给予适当调整。

      骨质疏松症患者能否开展力量练习

      骨质疏松症患者亦可开展力量练习,此种锻炼可对骨骼产生间接的机械刺激,力量练习有利于强化肌力与关节的反应力。除此之外,可以将多种运动方式(比方有氧运动、渐进阻力、舞蹈与平衡练习等)组合起来开展运动,这样明显有利于增加3个部位(即腰椎、大转子与股骨颈)的骨密度,从而最有利于脊柱部位。

       怎样把握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

       运动频次与时间:老年患者每星期起码要做150~300分钟的强度中等的运动,也可每星期开展75~150分钟的强度较高的运动,甚至既做些强度中等的运动,又做些强度较高的运动。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时间安排与身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运动频次与时间,确保运动量相等即可。每星期不少于3天的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可避免身体由于运动而受到伤害。

       运动强度:有氧运动的强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即相对强度与绝对强度。相对强度可归为生理强度范围,是开展一项活动需要的努力程度,运动时更多关注个体的生理反应与耐受力;绝对强度指的是在不管个体生理承受力(比方心肺功能)如何,个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及绝对物理负荷量。

       往往用相对强度评估老年人的运动强度。相对强度又主要以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这个指标来评估,测量等级包括0~10级。在用相对强度评估运动强度时,应注意体力运动对呼吸与心率产生的影响,用个体疲劳感程度及主观用力评估身体运动的强度。具体如下:0级~休息状态;1~2级——很弱或弱的感觉;3~4级——温和的感觉;5~6级——中等;7~8级——疲惫感;9~10级——十分疲惫。强度中等的运动,约为5或6级。老年患者宜开展强度中等的运动,通常以能说话却无法唱歌为标准加以评判。

       骨质疏松患者怎样选择运动方式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高龄患者,可以在日常活动中适度做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对于并发腰背痛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加大脊柱负荷和前屈负荷的一些运动;对于年龄不大的骨质疏松患者,在查出骨质疏松症状后即可通过专业康复师的指导,每日开展约30分钟的负重训练和其他有氧运动,比如健身跑、步行、打太极拳等。尽可能不要做仰卧起坐、跳绳之类易压缩椎体的活动;对于卧床不起的骨质疏松患者,可以由家人将其带到室外,多晒太阳,亦可在家人帮助下让肢体接受被动运动。

 (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