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0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骨科医院全力保障急危重症特殊人群医疗救治
中医干预“立竿见影” 缓解药物依赖
邓丽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面对感染者激增的新一轮考验,新冠病毒感染脆弱人群的救治情况一直备受关注。针对本次疫情特点,绵阳市骨科医院党委多次组织召开重点人群医疗保障工作专题会议,全院统筹人力物力财力,从扩增床位、搬迁内科住院部、增添先进医疗设备……到急救技能及设备使用培训,中医中药、院内制剂参与治疗,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用“骨医速度”盘活全院资源,医护人员还超负荷运转,只为全力保障急危重症特殊人群医疗救治。

       跨年夜,内科住院部灯火通明

       2022年12月31日晚上,绵阳市骨科医院城北院区内科住院部灯火通明,专家们围坐在电脑旁,对当天收治的几个重症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讨论。84岁的患者邹大爷是当天收治入院的患者,“刚送来的时候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诊断为Ⅱ型呼衰等疾病,经过化痰、平喘、抗感染、呼吸机及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后,患者情况好转。”内科主任李永吉说道。

       元旦假期,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基本都是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遇到急危重症一般以内科为主,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中医康复科等多学科参与合作,以此来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成功率。

       流眼泪,生离死别就在眼前

       1月2日深夜,5楼内科住院部25张床位收治了33名患者,住院部挤得满满当当。“护士,快来看看12床吧!”“护士,20床患者感觉不舒服……”忙碌了一天的护士不敢怠慢,一路小跑进了病房。

       1月3日凌晨1点40分,待所有患者都入睡后,夜班护士拖着疲惫的身体、满脸倦容地回到护士站,想起几天来还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眼泪止不住地流淌下来。“这些‘80后’护士从事护理岗位也有10多年了,内科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多护士‘阳’过都还没有完全恢复,每天超负荷地运转,忙得连病历都没有时间书写,病人越收越多,神经高度紧绷,晚上做梦都梦见电话铃响,担心生离死别发生在眼前,难免会流眼泪。”护士长吴玉琳深有感触地说。

        尽全力,中医中药参与治疗

        随着疫情快速进展,在多家医院药品告急,物资被集中调控的情况下,药学部多方奔走,积极筹措预防、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药品,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配方所需中药饮片等紧缺药品被分批采购回来,为内科住院部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药品保障,也为患者中医药治疗做好饮片保障。

       此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寒湿疫”性质已形成专家共识,《伤寒论》里面的方剂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立竿见影”“覆杯而愈”的优势效果,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对西医抗病毒、免疫调节剂等药品的依赖。院区的一位大妈,主症为心下痞满,不思饮食,CT见大面积白肺,在床前会诊后,药学部杨清鑫博士建议以半夏泻心汤服之,现病情已舒缓大半;一位股骨骨折兼右肺白肺的老大爷,气喘咳嗽严重、呼吸困难,病情复杂,杨清鑫建议以麻杏石甘汤合增液汤加减进行治疗,患者已无大碍。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中,有分秒必争的奋力救治,有“轻伤不下火线”的咬牙坚守,也有“全院一条心”的抱团前行,为了逾越寒冬,医护人员默默扛下了所有,待坚冰消融,迎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