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共同目标:守护好每一位老人
□本报记者 李芯怡

      编者按:2022年12月7日,国家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发布,成都市医疗系统迎来了第一轮发热患者就诊高峰。面对急剧增加的就诊压力和难以避免的暂时减员,成都市广大医护人员始终将“患者需求至上”放在第一位,在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再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顽强战力为百姓健康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防线。近日,为讲好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守护生命的故事,记者走进多家医院,直击救治一线……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是成都市唯一一家公立三级老年专科医院。作为一家以“老年医疗”为服务核心的专科医院,在这里,长期住着1300多位高龄患者,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推出,医院又陆续收治了更多老年患者,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忙碌是常态

       只能“碎片化休息”

       凌晨零点,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灯火通明。

       在重症监护室,正担任住院总的于海燕刚刚为一位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

     “于医生,有病人要抢救。”于海燕来不及思考,转身就往患者病床前跑。等完成抢救,于海燕拿出手机,已是凌晨2点。

     “真的太忙了,搞都搞不赢。”于海燕倾诉,“比如我今天上白班,早上在科室负责诊治患者,医嘱还没来得及开,就有新的患者来了。如果这个患者的氧饱和度不好,我们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插管,首先要维持好他的氧饱和度。很多时候都是刚刚处理好这个患者,下一个患者就来了。”等忙完这一切已是中午,于海燕只能匆匆吃几口饭又赶到医院的新冠疫苗接种点去保障现场安全,等她忙完回到科室的时候,会继续查房,看看早上处理的患者病情有没有好转,需不需要调整治疗方式,然后继续返回办公室为患者开医嘱、写病历……这就是近期于海燕的工作常态。

       最开始重症监护室只有40张床位,为了做好准备,以防万一,目前重症监护床位增至150余张,重症患者接收能力大大提升。于海燕变得更忙碌了,加之她正在担任住院总,哪个科室忙不过来,哪里需要人帮忙,她就要去哪里,成了一个妥妥的“召唤兽”。“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用。”

       在半夜接到急诊电话也是常事,“我们医院本就有1300多位住院的老年患者,他们自身基础疾病都较多,如果突发疾病,不马上救治,那后果不敢设想。”于海燕说道。

       一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于海燕的休息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她只能利用一些间隙稍作休息。她打趣地说:“别人都是‘碎片化学习’,而我是‘碎片化休息’。”

       轻伤不下火线

       一天接五六十个电话

       忙碌的还有呼吸内科的护士长秦蓉,尽管如此,为患者拿药、输液、吸氧、翻身、拍背……她依旧手脚麻利,毫不慌乱。

       其实记者与秦蓉沟通的过程并不顺畅,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她真的太忙了。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增多,医院紧急把呼吸内科改为重症病房。科室本身就住了130位老年患者,其他科室的床位也是住满了人,这些患者怎么办?家属不理解怎么办?于是秦蓉挨着给患者家属打电话解释情况,征得家属同意后,秦蓉和同事一起把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转运到其他科室。把患者送过去以后,秦蓉还要随时关注这些患者的情况,“毕竟他们只熟悉我们科室的医生、护士和护工,对我们有一些依赖。临时给他们换了地方,肯定会有点不适应,我必须随时关注他们的情况。”

       在同事面前秦蓉从来没有露出她疲惫的一面,身为护士长,她不仅要到一线救治患者,还要负责管理科室大小事务。“现在工作量太大了,每个人压力都大,我必须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不能倒下。”

       最近秦蓉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第一天我从凌晨2点吐到了早上6点,感觉人都要虚脱了。”在症状最严重的几天,秦蓉只能在家休息,虽说在家休息,但她的电话就没断过。患者家属想了解情况,找她;护士有些事情拿不准,找她;科室物资不够了,找她……“我每天至少要接五六十个电话。”秦蓉说,“现在甚至做梦都是在接电话、转运患者。”

         一退烧,秦蓉就马上返回岗位,回到一线,一直忙到现在,“我的同事们发着烧都在坚持‘战斗’,我必须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保障患者安全

        是他们最重要的事

       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的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相关问题,呼吸科接收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需要秦蓉他们去抢救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之前有位患者插了管以后,氧饱和度一直上不来,我们急得不行,就拿球囊来给患者提供正压通道。需要一直捏球囊,这个人手捏酸了就换下一个继续捏,捏了两个小时,患者的氧饱和度才变正常。到后面大家的手都捏得没有知觉了,但看到抢救回来的患者,都很开心。”这种情况在呼吸科并不少见,“那段时间,大家都在临床一线治疗,铆足了劲想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好在,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很多患者都转危为安,包括之前患者人数最多的时候。”秦蓉的声音里满是自豪。

       每天秦蓉和同事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保障更多患者的安全,“能抢救回来一个生命,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对于这点,于海燕也深表认同。担任住院总的她,心系每一位患者的安全。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每天查房时她都要叮嘱科室的医务人员,在做好医疗救治的同时,也要注意老人在休息活动时的安全。尤其是护工,在陪老人散步时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出现跌倒等事故;在老人洗澡时,尽量安排多个护工搀扶。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在于海燕心里永远排第一位。一周只能回一次家的她,常常累到不想回家。她说在家里她更担心医院里的患者,还不如待在医院,一有紧急情况能更快处理。为此,于海燕更多地采取视频的方式和家人交流,尽量减少回家的次数。这样做,让她更加放心。

       不只是他们,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还有700多位医护人员,400多名护工都在这特殊的时期铆足了劲奋战在临床一线,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守护好医院的每一位老人。

 (受访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