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有些“阳” 表现在皮肤上
杜雪珊 耿松梅

       新冠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是高烧、咳嗽、“水泥鼻”或“刀片嗓”等,这些都已被人们熟知,但皮肤不适却很少被人关注。实际上,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皮肤问题不少,甚至是预警信号。

       斑丘疹、麻疹样皮损。这类皮损是目前报道最多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皮肤改变,多表现为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红疹,并伴有瘙痒,较少累及手心、脚心。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止痒,一般一周左右部分患者可自愈。

       荨麻疹样皮损。4 ~19 新冠病毒感染的皮肤症状是荨麻疹样皮损,可能与血管性水肿有关。这类皮损主要表现为躯干瘙痒、水肿、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一般24小时内消退,不会留下瘀青或色素沉着。不适时可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等缓解,情况较重的最好及时就医。需要提醒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引起的药疹也是荨麻疹样,需仔细区别。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荨麻疹为感染性,与用药无关,甚至可能作为感染新冠病毒的前驱症状出现;药物引发的荨麻疹发生在用药后,停药后可缓解,可伴随瘙痒、轻度憋气、心慌,必要时需就医。

       冻疮样皮损。这类皮损常出现在肢端,尤其是脚趾背、足部和脚底外侧,呈暗紫红斑,就像冻疮一样,但又与受冻、低温无关,部分患者可有水泡形成。这与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血管病变相关,通常是自限性的,持续10~14天,偶尔可达到几个月。患者要避免低温,也可外用皮质类固醇药膏、口服血管扩张剂。

       水泡、水痘样皮损。继发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水泡或水痘样病变在儿童和成人中均有发生,患病率在11 ~18 ,特点是躯干上有小而分散的小水泡,伴轻度或无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它们通常发生在全身症状出现后3天,并在8天内消失,具有自限性,对症处理即可。

       青斑样血管病变。这类皮损可能是系统性微血管损伤的标志,常表现为网状青斑、网状紫癜,严重情况下可出现坏死、结痂和脱落,多见于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皮损及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不进行干预,但较重者需早期干预,有助减少系统性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