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3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气温每下降1℃ 心梗风险增加2 
据《大河健康报》

       冬季正是心梗暴发的高发期,这个季节要注意自己的心脏健康。虽说目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心梗从来不嫌你年轻。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季多41 ,且气温每下降1℃,心梗风险就增加2 。

        为何冬季更容易发生心梗

       血管收缩。当气温下降时,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心率及血压会急剧升高,使得心脏的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会快速增多,容易造成心肌缺氧、缺血。

      冷热环境刺激。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加之低温下血流速度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导致心绞痛和心梗。

       生活方式改变。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同时又偏爱高脂食物。吃得多、消耗少,造成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心梗发生。冬季很多人还会出现情绪方面的变化,如焦虑、抑郁、失眠等,而情绪波动会加速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症状。

      日常生活中这样预防心梗

      注意防寒保暖。冬天应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避免迎风疾走,注意做好头颈部及面部的保暖措施,最好戴好帽子、围巾及口罩,回到室内后缓慢脱掉衣帽。冬季室温不应低于18℃,最好在20℃左右,不宜太低和太高。洗澡水的温度应该接近体温,不要过冷也不要过烫。当室内需要通风换气时,可选择在中午室外温度稍高时开窗通风,也可选择在外出时开窗通风。

       运动量力而行。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提高抵抗力及心肺耐力。但冬季运动应避开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可选择在室内运动,或者选择在午后小睡后出去活动。建议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选择快步走、慢跑、打太极拳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冬季不宜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尽量做到膳食平衡,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不要喝凉水及进食生冷食物,每日起床后可饮一杯温水。建议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睡眠。

       按时规律服药。大部分的冠心病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及干预。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阿托伐他汀、瑞舒托伐他汀)、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切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