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3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敢为人先 攀登学科高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这个与医院同步成长的老牌学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医院共同走过风雨80余年,至今已发展成为专业齐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并拥有大量先进设备的科室。近年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正以迅猛的势头将学科做大、做强,站在先辈的肩上,如今的普外科仍将秉承勇毅前行的态度,以拿得出疗效为目标,不断激发攀登学科高峰的潜能,书写一份不断突破“自我”的答卷,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科室创业初期,外科界赫赫有名的先驱泰斗董秉奇教授及杨大中教授、燕龙驹教授、张怀斌教授、庄怡信教授、肖路加教授等一众名医大家,先后担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普外科就此高位启航。

        后浪翻涌,一代又一代的普外人,汲取先辈奋斗的精神与力量,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达成一项又一项成就。

       普外科的“高光时刻”

●1941年,普外科与医院共启开端;

●1984年,普外科成立肝胆胰研究室;

●1991年,普外科院内完成第一台腹腔镜胆囊手术,成为国内首批可以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医院;

●2012年,被评为成都市重点学科;

●2018年,获得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

●2020年,获得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

●2021年,获得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

●2022年,获批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肇始

     “大家”开路,普外科高位启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1941年中央大学脱离三大学联合医院,董秉奇教授(1900~1955年)担任外科首任主任。董秉奇1924年毕业于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32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董秉奇不仅在腹部外科、脑外科和泌尿外科颇有建树,更是我国整形外科和胸外科的先驱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1954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前身川西医院一分为二,成立了现在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由杨大中担任首任外科主任。1956年,杨大中调任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后,由师从董秉奇,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的燕龙驹担任医院业务院长兼外科主任。在燕龙驹的领导下,普外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项手术是当时普外科学术界公认的“最难的手术”。

       动荡年代,虽然许多规章制度遭到破坏,但普外科医护人员仍坚持救死扶伤,使医疗工作没有明显的退步。在此期间,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教授曾在普外科工作近一年;与此同时,作为原四川医学院的教学基地,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华西医院)先后派出张怀斌教授、庄贻信教授、肖路加教授到普外科工作并担任科主任,他们在任期间,对普外科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为普外科培养出了一批业务骨干。

       1978年,医院任命李载容担任普外科主任,普外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科发展速度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同步,在市属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开展了门腔静脉分流术和肝叶切除术等一系列新技术。针对肝胆胰疾病多发,尤其是在当时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1984年,医院决定依托普外科成立肝胆胰研究室,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又一道前进的石基。

       前列

       率先迈进微创外科的年代

        进入20世纪90年代,普外科把握了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学科发展趋势,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1990年底,以猪肝、山羊为模型,开展腹腔镜手术动物实验。1991年初,张明哲、张抒便开展了医院普外科历史上第一台腹腔镜胆囊手术。自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国内首批开展此手术的医院之一。此后,腹腔镜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普外科的常规治疗手段。

       迈入21世纪,普外科锐意进取,搭建人才招引平台,学科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日新月异。

       2000年,普外科在上海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2009年,张抒团队开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普外科开展了胆管癌根治术、复杂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多次胆道术后再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及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联合或三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处理胆总管结石。肝脏外科开展了腹腔镜半肝切除术、腹腔镜中肝切除术、腹腔镜尾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高难度微创手术,针对肝脏恶性肿瘤采取了射频、介入等综合性治疗方式。

        2010年前后,外科手术方式正在进行迅猛发展和改革,现普外科负责人刘雁军开展的腹腔镜胃、横结肠、升结肠和降结肠肿瘤根治手术,以及腹腔镜改良duhammel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空白;2011年,刘雁军又率先开展第一台减重手术。

       2011年,现血管外科负责人崔驰,率先在医院开展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同时于2013年率先在川内开展血透通路的腔内治疗,2014年又在川内率先开展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治疗;2015年,崔驰率先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旋切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避免了支架植入;2017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主动脉弓部三开窗技术”,2019年在省内率先实现“主动脉内脏区域血管腔内重建”,并于同年开展“主动脉疾病全腔内微创技术”,实现升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全腔内微创治疗。

        2015年,普外科胰腺外科在华西医院彭兵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院内第一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后,胰腺外科先后开展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在重症胰腺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获得了多个省市科技进步奖。 

在普外科,胆道介入已开展胰十二指肠镜(ERCP)长达20余年,完成了近4000例相关病种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胆管狭窄扩张术、胆管支架安置术等,特别是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下段狭窄。近年来,对于复杂巨大肝脏肿瘤,肝胆外科开展了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这一技术一直处于全国先进、省内领先的水平,从而奠定了在市级医院中的领先地位。目前,科室还在积极筹备肝脏移植相关工作。

        2020年起,普外科在西部市级医院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和肝叶切除术、减重手术。

        壮大

        亚专业细分让专业更过硬

        2009年起,作为普外科主任的张抒便有意识地建设科室人才梯队,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包括现任各亚专业负责人文君、吕海龙及现任普外科负责人刘雁军等14名博士,为后来分设亚专业做足了人才储备,经过两年的积累。2011年,普外科以高质、高效的势头,迎来了迅猛发展。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起步于2011年,致力于肥胖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科学研究,经历1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学科建制最完善的医学减重中心,并以救治重症肥胖患者而闻名国内。中心有专职减重医生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减重手术是中心特色治疗手段之一,术式包括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胃旁路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联合空肠旷置术,以及各种修正手术。中心协同ICU、麻醉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在救治重症肥胖患者方面践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迄今已救治超级肥胖(BMI≥50kg/m2)患者达300人次以上。2017年曾成功救治生命垂危的“中国第一胖”黄佳鑫,其BMI达到92.7kg/m2,在业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中心在开展肥胖合并症治疗方面,更是攻坚克难,包括国内首例最低心功能射血分数EF31 减重手术,国内首例肥胖合并肝功能衰竭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减重手术,均取得显著疗效。

        2011年,崔驰担起筹建血管外科的重任,在省内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2013年,血管外科获批为首批国家级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当时,仅华西医院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获得该项资质。经过10余年的发展,血管外科与介入科于2021年合并共同组建介入血管中心。中心拥有专科医师8人,开放床位30多张,是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成都市外周介入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成都市普外科血管外科小组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培训外科基地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医联体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2019年在省内率先实现“主动脉内脏区域血管腔内重建”,并于同年开展“主动脉疾病全腔内微创技术”,实现升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全腔内微创治疗,避免了巨创手术。开展的三开窗重建全主动脉弓及分支血管、腹主动脉瘤内脏区血管腔内重建、主动脉全腔内重建和开放手术重建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享有盛名。2022年,介入血管中心获批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0年5月,甲乳外科在首任主任姚欣敏的带领下,与现任亚专业负责人吴剑共同创立。在省内率先开展乳头溢液检查,通过纤维乳腺导管镜,提高了早期乳腺癌及乳腺疾病的诊断率。开展彩超引导下乳房结节真空旋切术、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术。 

        随着技术与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甲乳外科又新开展乳腺癌术后Ⅰ、Ⅱ期乳房再造术。如容量替代术-自体带蒂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容量移位术-应用乳房整形技术,实现乳房再造及保乳术;开展Ⅰ、Ⅱ期的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以及多项乳房整形美容技术,如巨乳缩小术、乳头凹陷成形术,并开展了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独特诊断与治疗技术。此外,甲乳外科还在省内率先开展乳腔镜手术,实现了腔镜下男性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腔镜下乳房注射式隆乳剂取出术、腔镜下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腋窝前哨淋巴结切除术、活检术+乳房假体置入术。除此之外,还开展了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切除术、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2020年,亚专业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开展了彩超引导下乳房、甲状腺结节微波热凝消融治疗、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实现颈部无痕治疗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以上技术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2020年,为顺应学科发展和群众就医的需要,胃肠微创中心成立,2021年,扩建为3个病区,亚专业进一步细分为胃小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减重与腹壁疝外科。

        2021年,普外科成立日间手术病房,这是对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双重考验。在普外科日间病区负责人李毅看来,日间手术病区是把微创技术和微创理念进行到极致的产物。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明确提出了“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的目标,为医疗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在该院的日间病区,不仅是要做到,更要有所突破。普外科日间病区通过与多学科协作在围手术期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成为全国首家取消病房内常规静脉输液的日间病区。

        硕果

        10余年间科研成绩斐然

        在张抒的办公室墙上,一张集体合照显得格外醒目,照片上是科室荣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时的合影留念。说起科研成果,他倍感欣慰。

        从2000年至2011年,在姚欣敏主持下开展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系列研究,先后获得成都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0年,崔驰主持研究四川省医学会静脉血栓课题1项:IVCS合并急性DVT腔内术后抗凝时效研究;2021年,刘雁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LINC00278调控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影响男性肥胖的机制研究。近5年,普外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级课题7项,其他市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2020年,科室入选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财政资金专项支持。

        近3年,科室发表科研论文134篇,其中SCI论文77篇(其中中科院1区6篇,2区23篇,3区35篇,4区13篇;中文期刊57篇),累积影响因子220.798分,最高影响因子25.841分。还申请专利10余项,参与指南共识编纂5部,入选SCI杂志编委2人。开展国内/省内领先新技术10余项,举办国际级继续教育项目7次,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次。拥有1个专科实验室。

        目前,科室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5人,主治医师18人;博士15人、硕士28人;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者7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

        与此同时,普外科还是成都市普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外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外科基地、全国县级医院腹腔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规范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分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NOSES专委会会员单位、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优秀单位、四川省首批护理工作室造口专业工作室。

        “我们要打造一个能不断创新、拿得出成绩的团队,并将持续输出发展的动力,让普外科向更大的目标冲刺。”从张抒手中接下发展的接力棒,刘雁军带领的普外科正朝着发展的更高峰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