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3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指挥中心协调全院诊疗
巧妙“防堵”?保障高效诊疗
□张瀚文 本报记者 白华宇

      近期,各地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部都面临重大考验。为了给医院“防堵”,保障高效诊疗,记者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该院通过设立指挥中心这个协调全院诊疗的“中枢系统”,高效调配诊疗资源,让该院在门急诊量陡增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证对患者的“应收尽收”。

      数据库加持

      床位第一时间安排给患者

      据了解,自2022年12月初以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量激增,2060张住院床位满载运行。该院急诊科主任黄可介绍说:“这种情况下很可能造成病患在科室长时间等待,甚至可能贻误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为缓解门急诊和住院量增加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问题,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22年12月7日建立了一个特别的指挥中心。该中心实施24小时现场值守,借助实时动态的医院数据平台,负责全院门急诊和住院床位的协调,保证让每一位患者被协调到最合适的科室,得到最准确的诊疗,尽最快速度为重症患者让出抢救床位。

       2022年12月25日,绵阳市民陈勇(化名)因腹痛到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检查发现胆囊有结石,需要接受手术。“本以为会等很久,甚至都做好在急诊科走廊等手术的心理准备了。”陈勇说,但没过多久,通过指挥中心的协调,陈勇就接受了肝胆外科医生的会诊,并安排好了手术日期。

        高效“防堵”

        危重症患者诊疗秩序不乱

     “有了指挥中心以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患者入院的各个环节顺畅了,不乱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曾强介绍说,指挥中心就像疏导交通的交警,为医院的门急诊有效“防堵”,而危重症患者成了最大受益者。

      据曾强介绍,为了疏通医院诊疗秩序,更高效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以指挥中心为中枢,还成立了专家救治组、后勤保障组,三大应急组织体系,做到了“应治尽治”和对每一名患者精准施治。

       2022年12月21日凌晨,34岁的曾林(化名)因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来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科接诊医生凭经验,评估该患者存在病毒性肺炎重型的可能,通过指挥中心请医院重症救治组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前来会诊,建议该患者接受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80 的肺部已严重感染。指挥中心当即将该患者转往呼吸重症监护室。药物治疗、气道插管、俯卧位通气、ECMO准备……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3天后复查胸部CT显示病灶已吸收50 ,并于一周后顺利脱机拔管。

       不下火线

       全情投入解患者之需

       除了指挥中心高效运转,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为患者开展医疗服务。

       在该院儿科,住院患者量也猛增至平时的4到5倍,满负荷运转。儿科主任李艳秋此前患上了切口疝,这种病恢复时间大约需要3个月,但离发病才仅仅过去不到3周,她就回到了岗位。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虽然当时确实有点难受,但这些生病的小朋友更需要我们给他们帮助。”李艳秋说。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基础疾病较多,抵抗力较弱,当前,他们仍需要按照平时的频次前往医院做透析。这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为了消解患者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担心,该院肾病科调整了治疗流程,为抗原及核酸阳性患者加开“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