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2号楼,是该院的标志性建筑,这栋大楼承载了该院几代人的梦想与光荣;就在这栋楼的2楼心内科会议室里矗立着一整面文化墙,上面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着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展示了这个学科发展至今的荣誉与辉煌。
◎1979年,心血管病研究室成立。
◎1983年,《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创刊。
◎1996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TCA)。
◎1997年,成为成都市首批重点学科。
◎2002年,开展省内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2004年,开展三维检测下治疗复杂心律失常。
◎2007年,成为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
◎2014年,建成云贵川首家胸痛中心。
◎2021年,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科室的名人大师及历任创业先驱,在此被后辈瞻仰,成为科室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从成都市首批重点学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入了“国家队”。
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心内科是如何发展成为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的呢?
回顾过去,可以在浩渺的时光中寻找到学科发展的标志;品读历史,在尘封的记忆里诠释创新领先的密码,为实现明天的发展进一步积聚力量,找到方向。
创业之初——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72年国务院下达了在全国开展“三病防治”的通知,原省卫生厅将成都地区冠心病的流调任务交给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了冠心病小组,即成都市心研所的前身。想开展调查研究,设备缺乏是困难之一,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当年顶尖的检查手段,国内只有极少数医院有该超声心动图检查设备,成都一台都没有,全国的制造厂家也仅有一家,想要购置一台困难重重。在那段颇为艰难的岁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非常支持心研所的发展,时任院长贾珍带着医生和工程师分别前往重庆、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希望能研制出无创伤性的心血管仪器。“买不到,就自己造。”抱着这样的决心,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冠心病研究小组”成员学习归来后,医院便与国防工厂合作,开始了对用于临床的超声心动图设备的研发,没有现成资料,就大量查阅外国文献;没有图纸,就“医+工”相互讨论;没有数据支撑,就反复实验……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成都造”M型超声心动图设备诞生了,自此之后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填补了西南地区该项技术的空白。1975年,科研小组在研制与开展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完成了1600例青少年二尖瓣脱垂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是国内最早进行的调研项目之一。
1979年,在充分肯定医院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原成都市卫生局批准,改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组为隶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编制和供给的成都市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包含心血管内科、外科、超声诊断、科研实验室等技术力量,正式成立了“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室”,杜传礼任主任。在那个对于“专科”概念尚为模糊的年代,杜传礼便有了超前的眼光,认为亚专业应该精细化,一个好的学科应该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技术与科研齐头并进将成为高质量诊疗的重要保障。
研究室在20世纪70年代较早地开展右心导管检查,80年代又带头开展了冠脉造影、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开创了心血管介入技术发展的先河,也奠定了业内的学术地位。同时,培养多位重量级的科研人才,开启了医学与科研并进的道路。这一跨时代的变化,为之后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上,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开启“井喷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传统知识分子,杜传礼更超前地创办了一本心血管专业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一个科室拥有一本专业杂志,除阜外、安贞、同济等国家级医院外,全国罕见。杜传礼认为,“科室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医院有着一群热爱医学、勇于科研、具备前瞻性眼光的医生。”为了给这样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的医者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他们提供提升自我的平台,当时的这种眼光、胸怀和魄力,让后辈无比地钦佩;也就是这本杂志而后成为全国几代心血管专业医生成长、成才的指引,也让心内科在全国占据了一席之地。
1983年,科室主持的全国心血管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1984年,心内科正式从大内科分出,在省内较早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1989年,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正式挂牌成立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为当时在全国最早成立的4个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之一。
厚积薄发——
专注民生,攻坚克难
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的头号死因,而心血管介入治疗因其微创、快速、安全有效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了介入治疗中相对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引领着心血管诊疗技术的发展。心内科专注于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把发展心血管介入技术作为重点方向,将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作为主攻的亚专业方向,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992年,心内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当时在全国也仅有10多家大型教学医院的心脏中心能开展,而这些复杂心律失常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常规治疗病种。2004年,开展三维检测下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当时仅华西医院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可以开展),不仅救治了许多疑难重症,还大大提高了心研所的科研与治疗水平。后来,亚专业引进国际上先进理念和技术,多学科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全麻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在美国Cedena医学中心的全球著名电生理专家王勋章教授的协助和指导下,研究房颤的消融术式,房颤消融成功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他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如CRT术后室速电风暴的消融治疗、需要在心外膜消融的心肌病室速、妊娠期无休止心律失常的治疗及各种严重器质性疾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消融治疗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因此也多次在国内最高级别的学术会上进行手术演示。
冠心病(包括急性胸痛)也是科室的传统强项和重点发展的亚专业,1996年在省内率先与华西医院同期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TCA),当时国内能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屈指可数。2005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省内最先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痛苦、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0余年间科室将此项技术在省内大力推广,冠脉介入治疗99%都可经桡动脉途径完成。
冠心病专业组早在2010~2011年间就引进了西南地区第二台冠脉血管内超声系统(IVUS),系统开展了冠脉腔内影像学检查并指导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如左主干病变和真性分叉病变的双支架介入治疗、冠脉夹层以及严重冠脉钙化的诊断、评估和优化治疗等方面,组织和参与了省内及西南地区IVUS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心内科在心力衰竭的急救、器械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在西南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2007年,科室作为“慢性心衰社区管理与防治”课题的牵头单位,积极组织课题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论证和推广课题,最终圆满完成成都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科研任务,使成都市心衰社区防治与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填补了成都市心衰社区防治与管理的空白,并获得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