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近视问题就像一场“视力雾霾”,悄悄笼罩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们看着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了“小眼镜”,恨不得立刻就能把这“视力雾霾”吹散。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近视时,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不小心就踩进了这些常见的误区,不仅帮不了孩子,还可能让孩子的视力“雪上加霜”。
误区一
上学了才需要查视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后用眼时间多了,才需要查视力。这可大错特错。其实,孩子从3岁开始,就能配合大人查视力了。就像给小树苗定期“体检”一样,每三个月到半年查一次视力,能及时发现危害视力的“小苗头”。家长可以在家里墙上挂个标准视力表,让孩子在5米远处看。要是发现孩子斜着看、歪头看、眯眼看、揉眼看,或者看电视、看书时总是凑得很近,那可得留神了,这很可能是视力在“报警”。这时候,赶紧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给眼睛做个全面检查,建个“视力档案”。检查越早开始越好,最好不晚于3岁。这不仅能早早揪出眼疾、屈光异常(比如近视、散光、高度远视、斜弱视这些“视力小怪兽”),还能提前拉响警报,把近视的“小火苗”扑灭在源头。
误区二
度数低=假性近视
家长们,听到孩子近视,别急着安慰自己“孩子还小,度数不高,肯定是假性近视,能治”。这可不一定!假性近视就像是眼睛的“小脾气”,是因为近距离用眼过度,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暂时看不清远处。就像弹簧被压得太紧,暂时弹不回去。但只要休息一下,或者滴点睫状肌麻痹剂,视力就能恢复。但在医院散瞳验光后,如果查出了近视度数,那就是真性近视了。就像弹簧真的变形了,再也弹不回原来的样子。
所以,孩子视力下降,别犹豫,赶紧去正规医院散瞳验光。大部分近视孩子,选4~6小时就能恢复的快速散瞳验光就行,别耽误了。
误区三
看近处不用戴眼镜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看远处戴眼镜,看近处就不戴,这样眼睛能“歇歇”。可实际上,不管是正常眼睛还是戴了合适眼镜的近视眼,看近处时眼睛都要调节。就像照相机对焦一样,眼睛要把远处的光线聚焦到近处物体上,才能看得清楚。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近处,虽然能偷懒不用调节,但时间长了,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生锈”,连带着内聚功能也会受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交代,不然近视孩子看远看近都得戴眼镜。
误区四
视觉训练能“治愈”近视
有些视觉训练机构吹得天花乱坠,说能彻底治愈近视。家长们一听,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可事实是,眼轴增长不可逆,近视也无法治愈。这些机构其实是通过训练孩子识别图像的能力,制造出视力恢复正常的假象。就像在视力检查时作弊,实际上,已经增长的眼轴、近视的度数和变薄的眼底视网膜都无法逆转。过度训练还可能加重孩子近距离用眼的负担,让近视发展得更快。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视力四处寻找办法,但如果选错了方法,反而会耽误孩子。(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