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5年10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拆线,你最想知道的几件事
□郑婷

       拆线,顾名思义,就是当手术或外伤后的伤口愈合到足够牢固时,将缝合的缝线拆除的过程。缝线的作用是在伤口愈合的初期,将两侧的组织拉拢并固定在一起,为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在楼房(伤口)建好之前,脚手架(缝线)是必不可少的支撑;但当楼房足够坚固后,就必须及时拆除脚手架。

       什么时候可以拆线

       拆线时间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必须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伤口部位 头面部、颈部:血液循环丰富,愈合快,一般4~5天。胸、腹部:一般7~10天。四肢、关节(如手、肘、膝):一般为10~14天。背部、关节处(张力高):可能需要14天或更长。足底:承受压力大,可能需14~21天。

       伤口情况 伤口是否感染、张力大小、吻合情况等。

       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一般年轻人愈合比老年人快。营养状况: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伤口愈合。是否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显著延缓愈合时间。

       核心原则 宁可稍晚,不可过早。过早拆线有伤口裂开的风险。

       拆线过程是怎样的

       拆线是一个非常快速且简单的门诊操作,通常由医生或护士完成。

       基本步骤 准备:准备用物,暴露患者伤口部位。消毒:由内向外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拆线:医务人员用镊子轻轻提起线结,用拆线剪伸入线结下,紧贴皮肤剪断缝线,顺势将缝线从另一侧完整抽出。但缝合方式不同,拆线方法也有所不同。再次消毒包扎:拆完后再次消毒,通常会用无菌敷料或敷贴覆盖伤口24~48小时。

       关于疼痛 绝大多数人感觉拆线只有轻微的拉扯感或蚂蚁夹一下的感觉,有些甚至比抽血还要轻微。因为缝线只是穿过皮肤表层,所以完全不用紧张和恐惧。

       拆线后需要注意什么

       拆线不等于伤口完全“长牢”了。内部的肌肉、筋膜等深层组织还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强度。因此,拆线后的护理同样关键。

       保持清洁干燥 拆线后24~48小时内,伤口处的针眼尚未完全闭合,应避免沾水。之后可以正常洗澡,但不要用力搓揉伤口。

       避免牵拉和剧烈运动 尤其是胸、背、关节处的伤口,在拆线后2~3周内,应避免进行会让伤口张力增大的剧烈运动(如举重、打球、扩胸运动等),以防伤口裂开。

       观察伤口情况 留意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流脓等感染迹象,或是否有裂开、渗血。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

       饮食注意事项 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果),促进组织修复。一般无须特殊“忌口”,除非你对某种食物明确过敏。

       常见问题解答

       问:可以自己在家拆线吗?

       答:不可以!原因如下:

       无菌问题 家庭环境无法达到医疗标准,极易导致感染。

       可能判断失误 你无法准确判断伤口是否真正愈合到可以拆线的程度,强行拆线可能导致伤口裂开。

       可能操作不当 如果缝线有部分埋在皮下,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断线、线头残留,引起异物反应和感染。

       问:拆线后,线孔处有点红正常吗?

       答:轻微的发红是正常现象,通常几天后会自行消退。如果发红范围扩大、伴有肿胀、疼痛或流脓,则可能是感染,需及时就医。

       问:为什么有的线不用拆?

       答:那是可吸收缝线。它由羊肠、聚乙醇酸等特殊材质制成,会在体内被逐渐分解吸收。常用于深层组织缝合、口腔内或一些不便拆线部位的皮内缝合。但吸收时间较长,有时也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拆线的关键在于遵医嘱:关于何时拆线、如何护理,严格遵照医嘱;别怕痛:过程快,基本不疼;后续护理要重视:拆线后仍需小心保护。 (四川省骨科医院)